笔意色蕴———陈天龙油画作品展 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姜长城] 2006-11-27 00:00

 

  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笔意色蕴———陈天龙油画作品展

  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姜长城

  

  11月19日下午两点,由《中国油画》主办,三尚艺术协办的“心象空间———陈天龙油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出的艺术家陈天龙于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后在原中央美术学院罗马尼亚博巴研究生班深造,毕业后留校执教。自1965年底离开教师岗位后,一直偏居浙南,默默地为油画艺术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为探索油画艺术在中国发展的新形式而身体力行。陈天龙的作品崇尚自然,注重人文精神的表达,他汲取东方诸多永恒的美学元素,出神入化地将笔墨神韵灌注到油画的形色之中,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东方文化色彩。 

  陈天龙的艺术创作有个明显的特色就是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吸取和再创造,画展学术主持尚辉在评价陈天龙的画作时说:“陈天龙是从油画的光色语言切入水墨意味的理性表达的,他现期的作品尤重整体性意象的表达,那些深沉而神秘的意象已远离现实的视觉体验,粗犷的笔触,浓重的黑色,使他的画面充满精神的玄思。”

  此次展览是陈天龙继今年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守望自然———陈天龙油画展”后的第三个重要个展。据协办单位浙江三尚艺术公司介绍,此次展览将展出画家五十年创作生涯中精选的45幅作品,包括人物肖像、静物写生,但占主要地位的还是他毕生为之追求不止的风景油画。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个展是其一个阶段以来创作状态的完整序列的回顾,对于更大的中国现、当代艺术来说也是如此。在以前卫艺术充当中国当代艺术代名词的当下艺术界,什么是能真正代表中国的艺术,传统文化精髓如何可能在新的文化艺术语境中获得重生和开发,这些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问题。陈天龙的艺术恰好在这个契机中触到了这样的一种敏感区域并为之给出了自己的尝试,那这些是构成大家来关注和研讨他的艺术创作的一个节点。

  作为展览的一个意义探讨的延伸,在开幕式之后当天下午3点举行了以“博巴油研班的东方之旅———以陈天龙为个案”为主题的研讨会,到会的有袁运生等艺术界的著名艺术家和学者、批评家,大家就一种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下的艺术创作中提供滋养如何成为可能展开了谈论,并就陈天龙的艺术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作出了评点。

  在展览现场记者随机的询问了几个参观者,他们普遍地表示对这样的艺术创作很有兴趣,“中国应该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而不能是一味迎合西方的以政治和其他形象调侃的艺术来代表中国当代艺术。而且即使是对西方人而言,那些大头像也迟早会腻烦,”一位40岁左右的在场官员如是表述他对陈天龙艺术和中国当下艺术的态度。另一位老人家则是兴致勃勃地指点他在陈天龙的作品里面看到的传统艺术趣味,“虽然说重要的不是表达样式和材料,但是材料本身确实有它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擅长之处,中国画所用的毛笔和宣纸的结合所表达的艺术就是在其他的材料里面很难获得的,那个是中国独有的,是应该被坚持的”,这位老人家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化的区分性从来都是形成吸引力的一个点,只是在以前我们过多地强调一种沟通的顺畅性或者说屈从于某种形式的主流标准而放弃了一些自己的真正的特色。那这个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力量不断拓展的契机中,一种文化复兴的热望会带动中国特色艺术的寻找和发展,而真正发展起来的具有独有的魅力和价值的艺术迟早都会因为自身的珍视而被别人珍视,那个时候我们才会与其他文明的艺术发生对等的交流。陈天龙等一些艺术家已经开始的探索和尝试昭示的是一种来自民间的、自发的艺术寻根和传统文化以及民族身分的塑造,这个并不是几十年前那个大家争论的民族的、世界的讨论的重生,而是一种基于现实发展的真正的需求的触动,而这样的现象和趋势正是所有的人都希望看到的。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