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中成长 在“创造”中胜出
[□本报记者 吴光军 通讯员 蒋维雅] 2006-11-27 00:00

 

  ———曙光股份董事长李进巅纵论企业优势塑造

  □本报记者 吴光军

  通讯员 蒋维雅

  

  11月26日,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进巅在“2006第九届成长中国高峰年会”上,作为特邀嘉宾发表了“从制造到创造”的专题演讲。

  李进巅说,“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历史的必然,国家和民族赋予中国企业的一项光荣使命。在制造时代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主要是价格优势,但随着煤电运要素价格的上涨 ,“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逐步削弱,在产能过剩问题日趋凸现的大背景下,我国延续20多年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工业增长方式在市场作用下必然会发生重大改变。

  曙光集团从“制造到创造”转变中体会到:从“制造到创造”是市场进步的标志,是把企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根基。开始时,曙光靠传统的“制造思维”,通过追求扩大企业规模和产品产量来获取利润,在竞争的挤压下,最终发现利润微薄。后来,曙光开始走向创造,企业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实现了蜕变和腾飞。李进巅说,从“制造到创造”,要从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做起。曙光汽车集团在车桥及零部件行业、客车行业、乘用车行业一直以自主创新和促进技术进步为先导,在美国成立了车桥及零部件研究所,在匈牙利成立了客车研究所。通过这种整合产业链的创新模式,保障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不断涌现。从“制造到创造”必须承认这样一个铁律,即市场最需要的是质优价廉的产品。曙光汽车集团一直坚持“同价格高配置,同配置低价格”的产品理念,做到了这一点也就保证了优质低价,从而赢得了市场。从“制造到创造”更要从创新经营模式、转变经营理念入手。企业要想发展壮大,要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要善于利用金融手段,通过资本运作的杠杆来撬动企业快速发展这个大球。

  2000年,曙光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后,在资本市场上通过一系列成功的资本运作,让企业财富成几何级数地增长,通过参与黄海等国有企业重组,重新激活了那些将要或正在流失的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通过几年来卓有成效的资本运作,曙光汽车集团已由原来单一的车桥产业,发展为拥有汽车车桥、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整车生产三大平台的综合性大型汽车企业,成为辽宁省的第二大汽车集团。

  和研发创造的收益率相比,中国企业进行品牌创新的收益率要更高一些,品牌创新是从制造转向创造,实现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突出品牌优势,打造企业的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因为曙光近些年来注重了创造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注重了增长质量、注重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才获得了社会的充分认可,在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度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排行榜单上,曙光汽车集团名列第138名。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