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虚跌蕴藏盈利机会
[□北京首放 市场策略部] 2006-11-28 00:00

 

  □北京首放 市场策略部

  

  上证综指连续出现两天震荡回调,从K线图上看已经是击破了连续上涨的势头。但是深证成指和沪深300指数却是继续刷新年内记录。同时,沪深两市呈现的是普涨格局,盈利机会明显比一周之前要多许多。在各大指数出现截然相反的走势以及做多力量出现重大变化之际,这背后如何把握其中的盈利机会?

  指数:上证综指虚跌受银行股拖累

  做为市场一致关注的指数,这两天上证综指明显出现了“掉链子”, 而深证成指和沪深300均在不断上涨甚至是创出了年内的新高。究其原因是与香港银行H股联动密切的银行A股,出现了获利回吐的压力,由于上海市场六家银行股占上证指数的权重已超过30%,而领涨明星之一的陆家嘴周一即便出现涨停,也仅仅只能为上证综指贡献0.82点。因此尽管沪市上涨家数达到了750家,但是仍然难以抵挡6家银行股下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于后市还将以上证综指做为重要参考指数,因此我们判断沪市走势,还是需要来研究银行股后市走势。目前银行股A股跟随香港银行H股联动效应明显,香港市场中资银行股的全线下挫,主要是瑞银等国际投行新近发布报告,调低了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中资银行股的评级,这是银行H股出现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对银行A股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还将在短期内持续。

  我们认为,目前银行A股股市的估值已到合理的估值区间,但是做为领涨龙头品种,后市肯定会享受到高估值的溢价,因此短期银行股或许需要震荡盘整,但是深幅回调的可能性并不存在。因此上证综指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不高。

  资金:流动性过剩加速市场上涨

  我们认为银行股难以深幅回调的观点是:证券市场目前是典型的资金推动型市场,在人民币升值与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银行A股将很快消化这类利空消息,并不存在深幅调整的基础,预期后市还将追随其它指数创出2071点以来的新高。主要原因是:

  一方面,美元贬值以及人民币升值,是各类资金向内地汹涌流动。10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连续突破多个重要关口,呈现出加速升值的态势,由于目前市场预期人民币升值趋势仍将继续,人民币加速升值使境外游资加紧向国内渗透,而其出路之一就在于赚钱效应明显的证券市场。仅合规资金的QFII规模目前已经超过640亿元,以后还将更加扩大规模。

  另一方面是,目前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6万亿元人民币,相对于A股不过6.5万亿元总市值、不到3万亿元的流通市值,各类统计数据显示,场外资金包括一些房地产投机资金,正在通过基金、证券交易保证金等源源不断流向证券市场,从而推高了股指,这也是整个行情不断走高的最根本原因。

  机会:盈利点还在蓝筹和成长

  据相关统计,上周两市上涨家数与下跌家数比为1074:217,持续两个多月的“二八”格局已经被击破。通过分析资金流向可以明显发现,目前资金除了继续聚集在万科、长江电力、中国联通等低市盈率蓝筹股没有出来以外,成长性好的绩优白马股也出现了资金持续流入的迹象,如陆家嘴、海螺水泥、柳工等一批业绩优秀的品种涨幅远远超过大盘。造成当前资金开始青睐绩优白马股的原因是:在此前的大盘股行情中,部分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成长性都不错的个股受到市场资金的冷落,甚至出现了大幅调整。在大盘股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后,以绩优白马股为代表的个股非但在成长性上具有优势,甚至在估值水平上也具有了一定优势。在市场牛市格局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这类基本面和成长性都不错的个股没有理由一直低迷。随着一线大盘蓝筹股再上台阶后,已为一些低市盈率的绩优白马股拓展了上涨空间,一些近期涨幅较小的绩优白马股存在着较强的上涨动力。

  而在价值成长股成为主流投资思路的当前,一些缺乏业绩支撑的冷门股、垃圾股等走势,在技术性反弹过后,估值已经不再具备吸引力,一旦流入的资金后续乏力,后市仍会明显落后于大盘。

  我们认为,在蓝筹股经过连续暴涨,已经把市场的价值中枢进行了有效的拔高,接下来就该轮到下一个梯队———绩优白马品种向上扩展空间的时候了,目前市场大资金已经把目光聚焦在地产、高速公路、电力、煤炭、铁路物流等行业,短线市场的盈利机会就产生在上述几大板块的绩优白马股之中,值得投资者重点研究。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