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环保规划”明年初上报国务院
[□本报记者 李雁争] 2006-12-01 00:00

 

  图为因海水富营养化,渤海湾一渔民正在处理大批死亡的虾蟹 资料图
  

  □本报记者 李雁争

  

  昨天上午,由发改委、环保总局等八部门组成的规划组最终确定了《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简称“环保规划”)出台的时间表,拟在明年春节前后送国务院审批。目前,该规划的基础数据已经成功通过验收。

  《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是我国第一份区域环境总体规划;而此次合作也是环渤海区域内范围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合作。

  该规划组组长夏青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将在该规划的框架下得到更好的融合。

  八部委联手治理渤海问题

  与以往环保部门的单打独斗不同,这次的联席制度显示了国家对渤海问题的高度重视。除发改委、环保总局外,还包括水利部、农业部、交通部、环保总局、海洋局、林业局,以及山东省、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和大连市推荐的省级专家与国企派出的代表。

  夏青说,之所以把渤海规划确定为我国第一份区域环境总体规划,是因为该区域的环境问题最严重。

  他说,环渤海地区工业发达,人口稠密,既有东北老工业基地,又有天津滨海新区,每年几十亿吨的工业、生活、市政污水和上百亿立方米的河流径流将上百万吨的污染物无节制地排入渤海近岸海域。“作为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和全球一个典型的封闭海之一,渤海根本无法消解如此巨大的陆源排污压力。”

  在本月22-24日的会议上,规划组已经初步确定了各省的基础数据,其中包括过去的污染量,能够采取的措施、以及可能的目标,以上基础数据将成为编制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根据日程安排,环境规划将在1月初完成草稿;中旬征求各部门意见进行修改;春节前后送交国务院审批。作为全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该规划还将在明年的人大会上进行讨论。

  环境规划破题区域规划

  夏青指出,今年以来,环保规划的顺利推进,体现了环渤海区域借助中央部门、找出突破口向更深层次合作的实质动作。

  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区域规划处副处长周毅仁指出,“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体化程度还远远不够,产业联系也不足。这些区域普遍缺乏水资源,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

  在环保规划的框架下,环渤海区域规划也正在制订中。

  根据介绍,在最新规划中,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区域规划处明确了环渤海经济圈应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整体定位、城镇发展、交通能源发展、产业布局等九大方面。“这些问题是各省市都关心而又无法单独解决的,因此需要中央进行统筹规划和部署。我们要争取在政府的调控下,实现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

  周毅仁说,新规划旨在实现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合理化,以及该区域内资源的高效率共享,和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夏青指出,环保规划并非限制环渤海的经济发展。他说,环保规划重在保护、落实好对现有废弃物的治理才能有更大的资源空间发展工业,而且,环保规划中提倡的污水处理、垃圾填埋本身就是未来5年中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两大原因制约环渤海经济圈发展

  □本报记者 李雁争

  

  历经近二十年发展,虽然各省市的经济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作为一个整体,环渤海经济圈依然处于概念阶段。专家认为,其中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各自为政和产业趋同。

  三大板块各自为政

  以大连为主要出海口的辽东半岛地区、以天津为出海口的京津冀地区和以青岛为主要出海口的山东半岛地区,这三大板块构成了环渤海经济圈。

  然而,环渤海经济圈竞争大于合作。

  目前,这三大板块从幅员和人口规模,都可以发展成相对独立的都市经济区,依托不同的市场基本自成体系,对别的地区没有较强依托。三大板块依靠各自优势,在竞争格局下的发展,不仅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域经济,而且相互之间竞争激烈。

  “环渤海这个概念已经不太经常提了。”山东省发改委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字眼比较陌生,“山东现在正致力于半岛都市群以及半岛制造基地的建设工作,至于环渤海经济圈似乎已经陌生了。”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樊杰对环渤海经济圈弊病有过总结,他表示,三省两市共五个省级行政单元,一体化的行政阻力大;区域内的内在产业链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关系;所有制特征相似,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比重大,地区政府对资源控制能力强,整个区域经济带有浓厚政治经济色彩。

  高耗能产业齐头并进

  由于长期条块体制的分割,环渤海地区在项目安排上呈现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除了大部分省市都有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电力、重型机械、汽车等传统行业外,目前又在竞相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甚至都要求有自己的出海口。

  一些主要城市之间不但缺少经济的合作性,相反却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环渤海经济圈市场分割状况的存在,也必然制约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整体福利的提高。

  专家指出,对于一个产业趋同的大经济体,资源的压力会越来越重;而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各省市没有解决问题的激励,相反还会加大对资源的掠夺,进而导致恶性循环。本次制订的环境总体规划或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措施。

  对渤海环保工作曾培炎有5点指示

  一是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要下决心关掉一批污染严重项目,改造一批技术落后企业,整治一批违法排污单位,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总量。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力争到2010年环渤海地区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80%。同时,要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二是加强海域污染防治。各类海洋石油、海上航运和港口企业都要防止溢油漏油、超标排放,严格控制海洋倾废行为。海上养殖活动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控制密度,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有海岸和海洋工程建设,都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照“三同时”的要求,配套建设运行环保设施。要建立健全重大海上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抓紧渤海海域原油污染事件的善后工作。

  三是保护好海洋生态系统。要科学修订海洋功能区划,完善海洋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监控区。加强对重要水生物种资源和珍贵濒危水生动物,以及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

  四是强化对海洋环境的监测。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优化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共享监测数据和信息资源。有关部门要定期评价和发布海洋环境质量信息。对入海排污口、滨海旅游度假区、鱼类产卵区、海洋生态脆弱区和赤潮频发区等重要领域,要加大监测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五是加强渤海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要抓紧制订和完善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环渤海三省一市各级政府和有关中央企业,要真正落实污染物减排任务,实现达标排放。各有关部门都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强化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在环渤海地区乃至全社会形成“爱护海洋为荣,污染海洋为耻”的良好风尚。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