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还型健康险将退市 搭末班车要慎重
[(冯跃)] 2006-12-01 00:00

 

  还有一个月,返还型健康险就要退出市场。保险公司把返还健康险的退市当成了契机,从9月份就开始加大销售造势的力度,利用产品说明会、电子信箱、手机短信等渠道,炒作“停售”的信息,有的保险公司还把停售日期提前了一个月。这给消费者造成了心理上的恐慌,觉得现在如果不买,就会错过好险种。于是,在退市前几个月里,返还型健康险上演了最后的疯狂,有的保险公司返还型健康险销售量同比增长了几倍。

  热销背后的误解

  消 费者以挤“末班车”的心态抢购返还型健康险是有原因的。在过去几年里也不断出现过险种停售的情况,特别1999年时停售了一大批预定利率较高的险种,那时养老险等险种的回报率高达8%,而且复利计息,价格只是现在同类保险的几分之一。后来又出现过分红健康险的退市,这些险种都给消费者留下了退市保险就是好保险的印象,一听到有保险退市,就赶紧来买。

  可是,消费者的这种心态往往会被保险公司所利用,不少保险公司在冲业绩的时候,会打出某个险种要退市的旗号,借此来刺激购买。这次返还型健康险的热销也有这种因素,恰逢四季度业绩冲刺,保险公司乐得利用返还型健康险增加保费收入,所以在销售推动上不遗余力。从这个角度看,是保险公司主导了返还型健康险的热销。

  消费者在保险公司的宣传攻势下产生了误解,以为返还型健康险退市后就再也买不到这类保险了。返还型健康险的卖点在于,有病治病,没病养老。投保后,被保险人如果期间患重病,保险公司会给付保险金。如果没有生病,到约定年龄按所缴保费或者保额返还。这符合很多公众不愿亏本的保险消费观念。

  保险监管机构之所以要求停售返还型健康险,是因为其生存给付功能被夸大,健康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反而被掩盖了,停售此险种能够驱使保险公司提供保障功能高的健康险。实际上,停售的只是单一返还型健康险,将来市场上还是允许存在组合型返还健康险的,消费者不必担心买不到类似功能的保险。

  解读返还型健康险

  健康险能够提供医疗风险保障,应该投保。但是,以搭末班车的心态来投保健康险就不合适了,在购买之前,应该了解清楚返还型健康险的特点,结合自己的需求,否则可能买了不恰当的保险。

  返还型健康险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返本并不意味着投保人赚了便宜。返还型健康险的保费要高于同类纯保障健康险,以国寿的康宁定期和太保的长健重疾险(A)为例,这两款保险在保障期间、保险责任、疾病种类都相似,前者为返还型,后者为消费型。若30岁的男士选择20年缴费、保额10万元的重疾险,投保康宁定期,年缴保费2500元;投保长健重疾险(A),年缴费1420元。保费差别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患重大疾病,得到10万元保险金之后,保险合同终止,此时返还型健康险比消费型健康险缴纳的保费多。如果保险期间不出险,保费经过保险公司资金运作不断增值,消费者将来拿到的生存返还只是所缴保费,其收益部分充当了健康保障的保费。要知道,保费累积增值力很强,100元按照2.5%的利率计算,30年后会增加到210元,返还型健康险的投保人与消费型健康险一样,也在缴纳保费,只是比较隐蔽而已。

  还要注意的是,返还型健康险大多保障到70岁,也就是说,在拿到保费返还以后,就没有重疾保障了。人上了年纪以后,容易患上一些重大疾病,特别需要健康险保障。与之相比,终身重疾险可以提供终身保障,这类保险多带有终身寿险的性质,被保险人身故也可为受益人留下保险金。如果不是特别需要那笔保费作为养老金,终身重疾险倒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若消费者真的中意这类保险,也不要有错过就买不到的想法,明年1月1日以后仍然可以买到以产品组合形式出现的返还型健康险。现在已经有不少保险公司推出了组合型返还健康险,把两全保险与附加重疾险结合在一起,同样具有返还和保障的功能。

  不管怎样,消费者若现在要买返还型健康险,也要从需求上多多考虑,比如有哪些医疗保障、需要什么样的保险进行补充等,而不要为了抢在退市前而投保。(冯跃)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