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楼市十大热门词(上接C9)
[] 2006-12-01 00:00

 

  蒋玉磊 摄
  70-90  引爆点:博弈

  

  □本报记者 于兵兵

  

  入选理由:在所有的调控政策中,由建设部牵头的“住房结构调控细则”是引来市场争议最多的政策之一。也正因为这“70-90”将影响未来居民的住房形态,被更多的购房者全心关注。

  

  “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引导住房结构调控”,在这一轮的房地产调控中,这一做法也许是最令市场意外的政策。

  “国六条”的第一条即明确“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为配合这一说法,5月29日,九部委出台的十五条调控意见细则提出: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市场简称政策为“70-90”新政。

  此后,关于套型建筑面积如何界定,“70-90”适用于城市总量还是单个项目的讨论异常激烈。“真是无法理解的事情。”华南一位大型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上海区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在70%的土地出让用于经济适用房等保障类住房开发的基础上,进而要求这类保障类住房的70%建90平方米小户型是比较可行的做法。“行政指令的住房结构建筑模式只适用于同属于行政管理范围的保障类住房类别,而不应该参与进全部住宅市场当中。”

  但是显然,最终由建设部牵头制定的165号文件没有采纳这种意见,明确“套型面积为建筑面积、70%可适用城市总量”的结论表明,中央仅在单个项目的小户型比例上做出了折中让步,调控整个住宅行业、力扭转大户型过多的结构矛盾的立场毫不妥协。

  然而,在后续的执行过程中,一些城市以郊区地块充抵“70-90”任务指标的做法大量出现。推地结构在低调、神秘的地方对抗中渐显失衡。“也许,在宏观调控过程中,中央和地方的博弈会无时不在且较难避免。这种博弈也会带给市场很多故事,但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热闹背后无数凝结着期待的百姓的眼睛。他们需要的是切实的改善居住条件。”北京一位资深房地产政策专家称。

  刚性需求  引爆点:矛盾

  

  □本报记者 于兵兵

  

  入选理由:百姓的目光在直视房价的涨跌。面对这一终结问题,专家感慨,大量刚性需求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仍旧是供需博弈中导致房价阶段性上升的核心因素。

  

  目前,全国有多少住房买卖属于刚性需求确实无法统计。因为其涉及全国的城市化进程、各地外来人口就业特点、各地住房体制改革的历史遗留等多个繁杂要素。无论调控怎样打击投机。买房仍然是各地居民生活内容中的重要一环。

  律师王先生刚刚从北京调到上海工作,已经打算和上海女友结婚的他目前正四处寻找合适的房源。以单价9000元/平方米、总价近百万元的预算计,王先生要想在上海市中心地区买到房子几乎没有任何可能。“现在我看好的地段离淮海路的工作单位都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王先生颇有些无奈。

  尽管知道楼市调控已经开始,房价或有下降空间,但在王先生看来,上海房价短期内大幅松动的可能不大。“听专家说,因为青浦、松江、南汇等周边地区房子供大于求,房价会下调并波及偏中心地区。但是我可等不了那么久。”王先生笑称,“买房是迫切的事情,也许我就是所谓的刚性需求吧。”

  

  

  

  

  

  

  

  

  来自中原地产、信义房屋等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买房人多是自住性质的刚性需求。“结婚用房和改善型购房占了主要部分,也有部分动拆迁户在重新购置新房。”中原地产一位分析师介绍。

  在以供需决定价格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者挺住不买,还是售房人挺住不卖,直接决定了房价的走势。分析师介绍,目前大型开发企业缺地不缺钱,因此他们的一手楼盘很可能挺住不降价,即便交易量锐减。相比之下二手房市场的炒房人可能受资金压力影响降价抛房,但是目前看来资金链紧张的炒房人还是少数。另一边,大量存在的刚性需求显然已经阶段性妥协。

  “北京的房价之所以久控不下正是因为刚性需求实在是太大了。”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一位负责人称。而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受结构比例调控影响而大批没有通过规划审批的项目可能延迟上市,这也可能导致至明年上半年住宅供应进一步紧张。

  反腐  引爆点:暗箱

  

  □本报记者 于兵兵

  

  入选理由:在入选的十大热门词汇中,“反腐”是最新鲜的,显然也是最惹眼的。这个词,彰显着中央最坚定的调控决心,也承载了我们购房者更多的安居期待。

  

  北京首创置业老总协助调查、上海社保案发、各地与土地有关的政府官员腐败案件频频曝光……至此,一向有着“灰色交易”高发地带的房地产市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还能接电话就好,就是还没事。”这样的调侃,一时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互相问候的新鲜用语。

  反腐风暴来势汹汹。更有一些房地产专家称,在房价调控、结构和土地调控之后,反腐很可能成为引领第三轮房地产调控的重心之一。这次中央的决心和力度不容置疑。

  在普通百姓眼中,一些贪官和不法开发商勾结,扰乱了房地产市场,隐瞒了暴利,是导致楼市失衡的重要原因。当社保基金通过各种关系渠道流向楼市,当违规用地、违规建房等频频上演,当开发商隐瞒利润、偷逃税款成了常态,其背后的暗箱操作让人顿足。近期更有南方媒体数字称,楼市灰色成本占房价4%,也就是100万元的房子,老百姓拿出了4万元为不法的好处费买单。

  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大力的反腐举措大快人心。但是,更多市场人士提醒,不应对单个腐败案件的查处寄予过大的关于调控效果的希望。“我们不能指望单个案例能够解决深层的体制问题。楼市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看是包括住房保障体制、税收体制、土地利用机制等众多体制性问题综合作用的结果。”上海楼市境外人士专刊主笔蔡为民称。从这一点,楼市调控和反腐行动都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住房保障  引爆点:责任

  

  □本报记者 李和裕

  

  入选理由:房价越来越高、户型越来越大……房地产市场近年来的走势让不少中低收入家庭“居者难寻其屋”。在今年的新一轮调控风暴中,有关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又被推向新高度,各级地方政府也开始意识到这是他们必须负起的责任。

  

  

  

  

  

  

  

  

  

  

  

  

  

  

  住房保障并非是新概念。在1998年我国实行住房商品化时,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明确“最低收入家庭租赁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商品住房”的思路。一转眼8年过去了,在各城市商品房市场发展热火的背面,却是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不到位甚至是在某些地方的扭曲化。

  今年“国六条”出台前,建设部公布的“70个地级以上城市尚未实施廉租房制度”的消息,给不少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梦泼了一盆冷水,更给那些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的地方政府敲了一次警钟。如今,各大城市已相继公布了各自的“十一五”城市住房发展规划,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增加了住房保障方面的力度。在这次各大城市的住房规划中,面向大众阶层的中小户型和经济适用房成为了住房供应的重点,廉租房的加大建设也得到明确,这表明政府在落实住房保障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不过,业内人士还是强调,政府部门尤其是各地方政府是负有保障其居民基本居住权利的义务的,如今建设部等多部门又对住房保障工作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先不谈相关政策的优劣利弊,切实强化责任意识是地方政府首要的目标。

  “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是宏观调控的当务之急。”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东分院副院长陈晟表示,“有关住房保障产品的研究目前显得比商品房更为重要,但中央政府为住房保障破题毕竟只是给出一个‘纲’、一个指导原则上的统一,关键还要看制度的执行。”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战军则表示,在住房保障方面,首先是我们的政府职能面临着从经济开发向社会服务性质的改变,同时也不要只是空喊目标,而是应该实际行动起来。

  个税  引爆点:强征

  

  □本报记者 唐文祺

  

  入选理由:二手房交易“个税强征令”的最终发布,就像一出播放了12年之久的悬疑连续剧,终于等到了结尾。不过,这样一个曾在当时引发市场强烈波动的政策,到如今也已经云淡风轻。

  

  今年7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108号文)突然现身,也就是说,二手房交易个人所得税终于下达了一纸“强征令”。

  可能是市场等待了太久,一下子,大悲大喜的心理感受在这一刻释放。用网上流传的“黄健翔版个税解说词”来说,就是“契税、印花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在这一刻再一次灵魂附体,个人所得税代表了老百姓一直以来的寄托和希望,在这一刻它不是一个税在战斗,它不是一个税!”

  一时间,全国各地楼市的房地产交易中心人满为患,赶在正式强征之前避税的交易进行得如火如荼。上海房地产交易中心挤满了赶在8月1日前加紧过户的人;北京二手房市场集中过户的现象同样明显,来自各家中介的统计数据表明,当天申请办理加急过户的客户数量比平时日均过户量增长5倍,有上百套之众。“那个时候,我们公司里负责权属变更的工作人员全派出去了。”一位中介门店负责人说道。而天津市二手房交易同样出现爆发,数字表明,7月28日至30日的短短3天时间内,当地二手房产权交易量是平时的3倍。

  有意思的是,为期5天的避税大战刚刚结束,强征开始首日,各地二手楼市便瞬间从沸点降至冰点。北京二手房市场的当天过户量仅为避税大战日均交易量的1/12,前后相差悬殊。而上海二手房市场同样冷冷清清,上海中原地产一家分行经理回忆说:“前几天几乎忙疯掉了,后来一下子冷清下来,倒真有点不习惯了。”

  随着各地楼市细则的相继出台,本来前期低价抛售房源的房东开始后悔。在一些城市的细则中都有采取对交易全额征收1%至2%税率的方式———本来是变通之数,最后却成为钻空子的机会。“本来还以为铁定会按照所得的20%强征呢,想着怎么才能省掉几万元成本,结果细则一出来,看到可以按照总价1%纳税,相比下来,我少赚的那部分才更不合算呢。”一个炒房者很坦率。

  汤臣一品    引爆点:天价

  

  □本报记者 柯鹏

  

  入选理由:这座上海黄浦江边的天价公寓楼盘以11万元/平方米的天价成为中国内地最贵的房子,虽然一年多来只卖出去两套公寓,但一时间还是聚拢了无限人气。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高不可攀的天价也就此成为这楼盘不断被舆论漩涡包围的导火索。

  

  涉嫌虚假买卖、传闻遭受稽查、房价高达地价的26倍……这些传言或事实总是围绕着汤臣一品,人们对于汤臣一品的质疑归根到底其实只有一点———这个位于上海顶级地段、自认为顶级的楼盘究竟值不值这个价钱?

  2005年开卖以来,8个多月的零成交记录曾让大部分市场人士认定,汤臣一品的价格绝对被高估。然而,到了今年下半年,汤臣一品终于晃晃悠悠以1.3亿元和6900万元的天价,卖出去两套公寓的时候。原本以为可以平息的质疑声不停反涨,更多的人加入到“声讨”的行列。

  先是不少人质疑汤臣集团耐不住“卖不出”的窘迫,上演了一场“左手转右手”的自买自卖闹剧;再就是有媒体称,汤臣一品因为虚假买卖遭遇税务部门稽查……

  这些不利传闻让汤臣集团如坐针毡,随后不得不正式出公告辟谣,期望能最大限度减少影响;但是,随后一枚重磅炸弹却炸得汤臣一品结结实实。

  据内部资料,按汤臣一品14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计算,汤臣一品十多年前的楼板价应该是4225元/平方米,是现在出售均价11万元/平方米的3.8%。也就是说,汤臣一品的房价是此前的楼板地价的26倍———暴利争议由此而来,并且越来越不能止息。

  汤臣集团总经理徐彬曾有名言,“我们出身是做电影的,为什么成龙可以有千万美元的身价,那就是因为他是国际巨星。”

  按照徐彬的理论,汤臣一品同样是拥有顶级“明星身价”的楼盘———物业位于上海市中心位置独一无二,具有绝对的收藏价值。徐彬甚至将汤臣一品等同于“古董”,表示未来绝对具有足够的升值潜力。

  但是, 就连瓷器也还有官窑、民窑之分,官窑的几百万元,民窑的也就几百块。汤臣一品即便坐拥浦江,难道就能肯定是传世的精品了么?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