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余:邮储利率机制已基本理顺
[□本报记者 但有为] 2006-12-04 00:00

 

  □本报记者 但有为

  

  由于政策的逐渐放开和自身在资金自主运用方面的积极探索,邮政储蓄的各种利率正在越来越多地由市场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日前表示,当前邮政储蓄改革已经启动,其对农村资金回流的机制和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目前利率机制已经基本理顺。

  “随着邮政体制改革的推进,邮储资金正逐步转向市场化运用,其利率水平也正越来越多地按照商业银行的标准确定,这是其成为银行的必经之路。”中央 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上海证券报表示。

  据了解,我国的邮储业务自1986年恢复。按照央行当时的设想,希望通过邮政系统的庞大网点有效回笼货币,以降低通货膨胀压力。与此同时,对邮政储蓄实行“只存不贷”的政策,将其吸纳的资金按照优惠利率全部转存央行。

  2003年8月,央行对邮储存款实行“新老划断”:当年8月1日前的既有存款(约8290亿元)继续按4.13%的利率转存央行,此后新增的储蓄存款则由邮政储蓄自主运用。央行同时规定,邮储资金自主运用的渠道主要有两种,即购买债券和协议存款。

  根据2005年出台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邮政储蓄在央行的8290亿元必须按照10%、15%、20%、25%、30%的比例分5年转出。再加上新增储蓄的不断增长,邮储资助运用资金余额仍在迅速攀升,预计明年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

  在自主运用资金余额不断攀升的同时,邮政储蓄也一直在资金自主运用方面进行着积极探索。在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投资、银团贷款等新业务逐渐获批的同时,其用于协议存款和购买债券的资金量也在迅速增长。值得指出的是,这些资金的利率水平均由市场而定。

  根据银监会提供的一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邮储资金通过在农村金融机构协议存款和购买农村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已累计向农村地区返回资金1200亿,占自主运用资金余额的18%,而在过去,这一比例仅为1%。

  郭田勇预计,随着邮政储蓄银行的挂牌成立,其资金将逐渐从更多地用于各种资产业务而非继续存在央行,这将进一步理顺其利率机制。

  刘士余还表示,将加快筹建邮政储蓄银行,继续发挥其在农村地区的基础服务功能,鼓励邮政储蓄采取多种方式扩大资金在农村地区的多种商业化制度运用。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