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小彤《映像》 |
|
□绿林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的每一步,从题材到风格,从“伤痕美术”到“80后”艺术家,每一个阶段的当代艺术都鲜明地刻烙着时代的印迹。对各艺术流派艺术家的梳理,是收藏家必做的功课,也是各大拍卖公司选题的基础。本季秋拍,有的公司主打“85新潮”,有的则突出“前卫艺术”。而上海道明秋季拍卖的“中国油画雕塑”专场,则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成长轨迹。
从“伤痕美术”到“85新潮”以及“后89”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经历过文革创伤的艺术家在淡淡的伤感和怀旧之中逐渐开始思考人性的回归。宋永红的早期作品《天会变化》和《恋人》便是对这一现象的一个注解 ,他对“私人生活”的把握和摹写,准确生动,而且激情洋溢得神采飞扬。这两幅作品是他褐色时期的作品,勾画着全人类共有的情感资源———温情、家庭、伴侣、情色、普通的生活和私人的空间,具有典型的宋永红式的幽默———冷静、冰凉、怪异、反常、沉郁、假装、意味深长。
90年代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迅猛地推进,油画界也随之进入了一个不拘程式、百花齐放的时代。艺术家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艺术空间中纵情挥洒,使得这一时期画家作品呈现出一种多样性:有的敏锐地指向了当代的社会现象,有的是作者内心感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有的则忠实地表现了现代人的现实生活状态。在这个时代里,罗中立、高小华、周春芽、刘炜、郭晋、郭伟、曾浩、孙良、徐冰、周铁海、石冲、张弓、管怀宾、毛旭辉、何多苓、俞晓夫等艺术家的作品,如群星闪耀,辉映着这一时代的五光十色。
一直以来,周春芽以他独特的色彩观念颠覆中国当下的油画创作理念,如《太湖石》曾参加2002年广州三年展。太湖石又称骷髅石,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经久不衰的题材,在这幅作品中,画家借助德国新表现主义的绘画技巧重新诠释传统造型的中国山石中,以浓艳的红色调流淌在石洞中,画出了它的血腥味和暴力气息,透过这种夸张的表达,太湖石独特的魅力和它那矛盾的状态与气质也表露无遗。
刘炜,作为“玩世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以其标志性的笔触和构图,打破观众对绘画的审美习惯,传达当代意义的同时带有惊人之笔,杂乱、偏执、繁复的场景和形象具有一定的讽刺性和幽默感,画往往都让人留下一种违反常规的现象,但也深深赋予了其作品一种难以言表和非同寻常的美感。代表作有《花系列》。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加大,“地球村”的日益形成,以及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没有传统束缚、没有思维限制的70后画家,即“新绘画群体”,他们将各种新鲜元素随意组合,展现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世界同步的新潮,使得他们的作品,显得荒诞不经而甚嚣尘上却又趣味十足、生机盎然。他们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打破了中国油画的审美藩篱,从而真正体现了自我和人本主义。这一板块上的艺术家,如阎博、沈小彤、赵能智、王顷、向庆华、曹静萍等等,共同为这一板块增添玩味。
在年轻的艺术家当中,闫博属于成名较早的一个了。他的画既有西方绘画的特征,又极具中国画的写意。阳光感、大色调,成为他凸显生活,并“热烈的拥抱生活”的新的艺术表现。
不得不说,赵能智的作品是抽象的,耐人咀嚼的。但欣赏他的作品,总让人能在不知觉中穿透生活的表象,感受到内心的震动和心理上的不适,如置身于丰实的想象和凝重的表现之中一般。正如李旭所说:(他)运用前所未有的色彩把一种异常刺激的视觉效果呈现在观看者面前:曾经概念化的人物正在具体化,但孤立而神经质的肉体却更加荒凉。……有些像电影中的定格画面,某个人物突然被特写镜头捕捉并放大,充满细节的背景被彻底抽离,只留下一个凝固的表情,而当观看者继续观察和探究这个表情时,其中生动而具体的内在含义却瞬间蒸发……
而近年来日渐崭露头角的沈晓彤,他的画面总有一种刻意的平面感,平淡的画面,疏远的距离。透过画面人物木讷的神情我们仿佛看到人与人之间孤独沉着的景像,淡然如波澜不惊的湖水,却往往渗透着一种彷徨、漠然的心境。他用表现主义的手法抽象地表现现实的题材,又从这种外在的题材转向对自我经验的表述,最后转变为图像式的简单形象。
相较而言,作为中国卡通一代元祖式人物的存在,张弓的画面更多地充满新观念和动感的五彩画面。他的作品中所描绘的一切,没有过去时间与现在时间的差别,也没有社会空间与个人空间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