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蓉之破解当代艺术三大悖论
[三大悖论] 2006-12-04 00:00

 

  上海当代艺术馆,坐落在上海的心脏———人民公园,在群楼环峙绿树掩映中,4辆宝马艺术车与中国的“30+”当代艺术家共聚一堂,正上演着一个奇特的展览:“恒动:当代艺术对话”。当代艺术的活力及其与历史、商业和时尚的悖论,在此得到了充分的显现。那么,上海当代艺术馆是如何破解这三大悖论的呢?记者为此采访了上海当代艺术馆的艺术总监陆蓉之女士与馆长龚明光先生。

  当代艺术的本质是“恒动”

  陆蓉之,作为艺术馆不拿薪水的“义工”,破解这三大悖论可谓举重若轻。首先,她指出当代艺术是当下的艺术,是丰富多元、日新月异的,因此,要对当代艺术作出学术的梳理和理论的归纳,因为隔得太近而有困难。但是,她又强调,中国的艺术史应该有中国的立场,对已经有20多年历史的中国当代艺术,中国的策展人、批评家都应该提出中国的观点,尽管我们评判当代艺术距离太近,有困难,但宁可留下痕迹让后人来评估。

  正是出自这样的考虑,陆蓉之和她的合作伙伴安迪,抓住这次宝马集团全球巡展其收藏的艺术车的机会,策划了这次“对话”。与4辆宝马艺术车浓缩了西方当代艺术的历史一样,他们也试图通过六个研究子题中“30+”艺术家的作品,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二十多年提供一种历史的观照:从社会现实主义到表现派的个人主义、从浪漫主义到记忆的桃花源,转而到视觉符号系统和传播、新文人艺术,再到材料实验与多媒体艺术,观念主义与越界操作,这六个子题反映了一种历史的传承关系。她认为尽管其中并没有类似前者结束、后者才开始这样严格的历史因果传承的关系,有的现象是交叉并存的,但从中国当代艺术的出发到一定的发展阶段,这种归纳有一定的时间渊源。以记者的观察,她的归纳跳开了中国艺术史学者谈到当代艺术时常用的概念与框架,可谓别具一格。而陆蓉之则认为,她的展览所涉及的艺术家都是目前市场上最火的大人物,他们积极参展,表明了对这个策划的肯定。

  商业化必须有严格的界限

  记者注意到,眼下当代艺术的“火”,突出地表现在大量涌现的展览上,而这些展览大多有着或隐讳或公开的商业动机,甚至官方的美术馆办的却是涉及艺术品幕后交易的展览,暴露了目前高度的商业化对当代艺术的侵蚀。由此说到这次展览,陆蓉之坦言其费用主要有宝马开销。不过她指出,宝马花钱展示的是艺术品而不是商品,如果为了卖车搞展览,她就不会与他们合作。她认为商业化是一个严格的禁区。艺术馆一旦介入艺术品的买卖,就会毁坏艺术馆的声誉,对此他们有严格的纪律和约束。她还补充,绝不能买卖艺术品,这也是联合国所属的ICOM组织的规定,凡是操作买卖的,就失去美术馆的身份。

  艺术馆馆长龚明光则向记者透露,他当年是为了自己的翡翠生意吃下这块风水宝地的,想在这里办一个翡翠展示中心。是上海的艺术家朋友建议他改建成艺术馆的。建造这座漂亮的玻璃建筑花了2000多万元,一年的营运费用也花了1000多万元,因为他们不出租场地,展览的门票收入也很有限。那么,这样的投入会有什么结果呢?对此,陆蓉之又显得指挥若定,她说,我的策略是打造品牌,全力打造品牌的价值。只要在全球同行中树立了品牌的价值,经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们的目标是追求创新

  那么,陆蓉之要打造的是什么品牌呢?她说:上海当代艺术馆追求创新,强调艺术与时尚、流行文化的结合。我们不拘束于纯美术,而是走大艺术、生活美学的路子,并不想代表当代艺术的主流。我们策划的展览都比较精致唯美。我们不做纯实验的展览,而朝经典的美术馆方向努力,寓教化于艺术,不可能做那些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展览。

  陆蓉之介绍,为了打造品牌,对合作伙伴他们非常小心,非常注意其文化形象。他们的主干展览是两个:一个是他们本馆的双年展———当代艺术文献展,而单数年则做国际双年展。明年(单数年)的题目就是和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合作的“美国300年”。她指出,当代艺术展时效性非常重要,我们一般只排1年(12个月)内的计划。她又透露,我们有一支国际化的团队,包括德国、法国、俄国、新加坡的策展人,加拿大的馆员、西班牙的义工。他们策划的一系列展览已经得到国际同行的承认,明年就有与西班牙、以色列合作的展览,还有一个多媒体互动的展览。

  龚明光似乎十分认同陆蓉之的策略,他说,我们的艺术馆坐落在人民公园,要办人民的艺术馆,大众喜欢的我们才做。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