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史丽 摄 |
|
———专访欧洲证券交易所中国区总裁潘康 □本报记者 朱周良 卢晓平
相比纽约或是伦敦交易所,欧洲证交所听上去似乎是一家实力更强的证交所,但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欧交所的知名度却远不及前两者。不过,随着纽交所宣布与欧交所合并,这家本身已是全球第五的跨国交易所的国际影响力日增。在昨天的海外上市与融资国际论坛上,欧洲证交所中国区总裁潘康代表该交易所前来中国推介,在会议间隙,潘康就当前的一些热点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明年迎来首家中国企业
上海证券报:欧交所最偏爱哪些类型的中国企业?
潘康:欧交所对来自任何国家任何行业的企业都欢迎,具有高科技背景或是高成长概念的公司尤其欢迎。
上海证券报:中国企业现在到欧交所上市有什么困难吗?
潘康:应该说没有太大困难,只要有决心。欧交所对于拟上市企业没有明确的盈利要求,也没有类似美国的严厉监管法案。必须承认,萨班斯法案的实施的确使得美国企业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但对于正在快速成长的许多中国企业来说,是否需要遵守这样严格的法规值得商榷。
我估计经过这段时间的准备,欧交所有望在明年迎来一家中国企业,项目进展非常好,现在已经到了冲刺阶段。
上海证券报:能否透露一些这家公司的情况?
潘康:这个企业是比较传统行业的,但与国外的传统行业意义不同,在中国这个行业的增长潜力还是很大的。关键在于,在传统行业里,你有没有自己的优势。
这家企业的业务与外贸有关系,目前主要市场在非洲、东南亚以及中东这一块,但这家公司非常想打开欧洲市场,因此希望借助在欧交所上市打开这里的市场。而且我相信,通过此次上市,这家公司完全能够达到目的。
这家公司在选择上市地点时也走了很多地方,最后敲定欧交所。这完全是他们主动做出的选择。因为首先,欧交所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五大交易所,并且与纽交所的合并也在积极进展之中,有望成为全球最大交易所。市场的容量非常大,深度和广度也不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创业板,对中小企业、成长中的企业有很大吸引力。
上海证券报:这家公司是欧交所上市的第一家中国公司么?近期你们还有什么计划?
潘康:是的,可能在明年上半年挂牌。
现在我们接触的中国企业很多,大家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以后,就会发现这个市场还是值得考虑的。对欧交所在吸引中国公司上市方面,我充满信心。
我们现在在谈得比较密切的中国企业有几十家,一般性上市前期都得有4至6个月准备时间,现在进入比较靠后阶段的大概有3、4家。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欧交所吸引3到4家中国企业应该是最保守的。
上海证券报:对吸引中国企业上市有什么预期?
潘康:我在很多场合讲过,具备到欧交所或者说国际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至少有几百家。比如我之前去广东番禺,光那里就有7000多家蓬勃发展的企业,即便按照非常保守的估计,比如1%或者2%,那也是非常客观的数字。更不用说在长三角、珠江三角洲还有全国各个省市,现在有大批中小企业在成长。
如果我们把眼光仅仅盯在那种超大型的国企,应该说,这些超大型企业上市已经进入尾声,但是中小企业这一块还是方兴未艾。
萨班斯法不会用于欧交所
上海证券报:能否谈谈欧交所与纽交所合并的进展?
潘康:有很大进展。昨天我得到消息,双方的监管机构即美国的SEC和英国的FSA已达成共识,认为纽交所与欧交所的并购在监管层面完全不成问题。不过大家可以放心,美国的萨班斯法不会适用于在欧交所上市的企业。
提到并购,我认为这可能是国际交易所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包括现在纽交所也在与东京证交所接触。这主要是因为,单个交易所的规模相对不大,越来越难以适应现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可以预见,未来全球的交易所数量肯定会减少,但深度和广度会大大提升。但我认为,最终的情况不可能是谁完全吞并谁,而是一种较为松散的联盟。
上海证券报:欧交所和纽交所合并后,中国企业如果选择到欧交所上市是不是就可以实现欧美两地挂牌?
潘康:还不完全是这样,这个要一步一步做。将来的目标是,通过在一个完整的平台下,到达更广阔的市场。但是作为第一步,两个市场还会相对独立,还会适用各自不同的监管体制。
上海证券报:对业绩没有明确规定,这样的宽松监管会不会带来风险?欧交所是怎么控制这样的风险的?
潘康:欧洲的很多理念跟美国完全不同。美国的很多东西都是条文化的,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你就照本宣科,一条条照着做就是了。根据我的亲身体验,英国,包括整个欧洲的监管都是很原则性的,做一个原则性的界定后,留给企业很大的活动空间,当然这也是说可以随意发挥。
至于怎样控制风险,在欧洲一个主要的途径是通过社会的力量,比如会计师、律师等机构,在很多时候,监管当局会要求这些中介机构出具专业的意见。还有一个是行业协会,欧洲的很多协会都严格自律,从业人士也很在意自己的声誉。
加强监管是明智之举
上海证券报:怎么看中国政府对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监管?
潘康:中国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监管,我觉得是一个很明智的举措,一个现象到了一定程度,就要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加以规范,这是非常自然的一种做法。
但是海外上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个案处理,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我觉得很多还是出在中介这一块,光对企业进行监管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更多的是要对参与整个上市过程的中介机构给予一定的约束和规范。
另外,市场经济中有一个“无形的手”,所以监管的宽严也要有适度,是不是对民企也要和国企一样来严格监管,值得探讨。
上海证券报:企业到海外上市会不会影响内地市场发展直接融资?
潘康:可以说,海外上市是一个必要补充,因为内地资本市场仍处在一个调整发展的阶段,规模相比之下也还不算大。企业在快速发展,不可能等待市场完善后再去上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海外交易所为内地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应该是一件好事。这两者没有任何矛盾。大的国企可以进一步在内地筹资,同时,海外市场可以对内地资本市场起到补充甚至是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