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露财
[] 2006-12-11 00:00

 

  □耀忠

  

  怎样获得财富肯定是一个秘密,而怎样藏匿财富肯定是更深一层的秘密。前者大约总还有一点规律可循,而后者则诡秘得多,形式也更个人化,排斥一切的知情者,包括父母大人妻儿老小,甚至包括自己。

  有人不相信,藏匿财富的当事人难道还会排斥自己么,那他的行为还有什么意义呢?然而客观现实中的不少事实可以佐证。前几年拉美某报载,当地有一个富裕的纺织业主,将毕生积攒的价值二十多万美元的珠宝,借去安第斯山区旅游的机会,深入森林腹地,分别挑选了十多棵印第安红松树,把珠宝掘洞埋下。为了不致遗忘,还用匕首在树上剜皮作记号。过了一年,此翁再度进山瞻仰其宝藏,不料上下求索,硬是找不到一处当年留下的记号,只得悻悻而归,好不凄然。

  这是财富对藏匿的主人断然拒绝的一个寓言。

  以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来看,也是讲究“藏富”的。远的不说,近日电视就报道了一桩奇闻,说某村一村干部将村民们集资的“巨款”不放入银行保管,竟藏于自家的羊圈里,结果被羊们翻出,成捆的纸币被嚼了个不亦乐乎。村干部问讯赶去,十万元人民币已成了羊群的腹中餐。情急中,他挥刀向羊,剖腹取钱。可叹“无罪的羔羊”们惨遭杀戮,而原先一张张百元大钞已成纷纷碎纸与草料相伴。结果村干部全家花了几天几夜拼对幸存的残币,还亏了银行帮忙,答应尽量兑换,最后总算挽回了三万多元的损失。

  尽管改革开放,个性张扬,消费欲望日益膨胀,但传统还是传统,富了不露富的心态,不独在农村有市场,在城市同样也有相当的市场。我的一位朋友新近玩股票,不多不少赚了四万元。可这位仁兄不事宣扬,道理何在?原来他供职的厂子萧条,工资也发不出,且不少工友还纷纷下岗待业。他对我说,自己发了财的消息,对厂里一个人也不说,害怕“全厂无产者联合起来”仇视自己。他的理论就是不要露富,否则于自己没有好处。我一边倾听他的言语,一边设身处地把自己往他的处境摆,觉得他的道理不坏,起码有几分“中国特色”。

  有理论家早在几年前便纷纷扬扬地撰文,批评这一类小国寡人式的藏富心态,称之为目光短视,缺乏现代意识,是一种农业社会的派生行为。当然,这种评价没什么不对,从理论上讲,积极的消费才能刺激社会生产,从而物质繁荣,社会经济循环加快。不过,这仅仅是一种理论,倘若不加研究便将它下放到民众圈里,呼应者甚少。什么原因呢,盖因中国普通民众还相当普遍的不富裕,除了日常要对付衣食住行外,存一点钱着实不易,不然的话,也不会被称之为工薪阶层了。既如此,必要的藏富行为便得到公众心理的认同,没人认为它观念落后与二十一世纪不符。此外,老年人在家族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尊敬,他们的日常言论,比如“不宜露富”的治家导向,总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后代。

  如果再就“藏富”的目的跟踪下去,我相信是很有趣的。你为什么要藏富?有什么打算吗?我曾问过不少熟人,极希望发现有一点惊世骇俗的回答。有的说,怕盗贼,怕抢劫;有的说,怕遭人嫉妒;还有的说,显山露水总不太好,平平常常过日子,踏实。没有惊世骇俗的回答,这些藏富者也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

  由此我认识到,中国世俗中的藏富者,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者,他们只在某一个刻度上被自己指认为富有。他们在藏富的同时,真正欣赏并自慰的,恰恰是那样一种心情:我有钱了,我也许比别人不赖,或者,够吃它半辈子了,我要小心地守住它。

  准确地讲,他们是在隐藏一份好心情。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