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十年”要过几道坎
[] 2006-12-11 00:00

 

  □范立强

  

  “黄金十年”的提法一经问世,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评,众多财经网站纷纷转载。这种提法引起了世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经济增长的要求由以前的“又快又好”,调整到了“又好又快”,只有“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方式才值得肯定,光是“快”而“不好”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舍弃。要保证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必须调整经济增长方式。

  在过去15年里,中国经济增 长速度较快,其重要因素为由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这两大动力拉动,这两项合计占到中国GDP总值的约80%,并且每年以25%到30%的速度增长。但这两个方面也使我国付出了很大代价,各种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生产安全、环境保护日益迫切,降低能源消耗防止“能源瓶颈”也迫在眉睫。美国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又一次给了我们逆耳良言:美国这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哥大”,出现经济持续放缓,房地产市场疲软,消费需求减弱,工业产出增速下滑;这直接导致中国对美出口的增长由9月份的26%降至10月份的22%。因此,中国经济要真正站稳脚跟,必须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立足于国内生产效率的提高、立足于国内民众消费能力的上升。这一点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但对于我们这个庞大的国家,就业压力又十分强大,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其难度不次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这也成为中国黄金十年必须迈过的第一道坎。

  “好”与“快”的调整,同样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重视调整经济结构,注重质量和效益。这一点就是众所周知的经济学上一个普通的原理“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在过去的经济增长中,我国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其中的突出作用,这也是投资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一大动力。但是结构的调整,将更依赖于分散的居民、企业等经济主体的自发作用,市场机制调节将超过政府力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才刚刚建立,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这将是我国市场体制第一次“试车”。同时我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十分突出,而市场机制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就使政府处于了一个要“退”还是要“进”的微妙境地。政府如何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将是我国经济的又一道坎,更是我国黄金十年的又一道坎。

  土地、资源、能源的硬约束;“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老龄化问题凸显;国际收支失衡,巨额国际储备蕴含的风险;“三农”问题的解决依然任重道远;现代市场主体培育,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等,都是中国经济要过的坎,也是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资本市场发展要过的坎。可以想象,“黄金十年”将在一次次“破浪”中寻求它的立足点。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