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主义者朱民:我不用再为中国银行业前景辩护
[] 2006-12-11 00:00

 

  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

  史丽 资料图

  □本报记者 谢晓冬

  

  五年,乐观主义者朱民最终战胜了他那些当初对中国银行业持悲观看法的经济学家朋友。

  12月8日,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三天前,作为中国银行副行长的朱民在北京一个论坛上笑称,他终于不用再替中国银行业的前景进行辩护,因为全世界都在看好中国。

  这并非仅仅是他作为副行长的“王婆卖瓜”。一些研究机构已经开始调高中国银行股的投资等级,今年上半年利润收入超340亿的水平更是让许多研究者关注中行背后所发生的实质性变化。

  中行战略规划部人士称,谜底源于中行在入世五年间大刀阔斧的改革。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完善风险控制一系列动作正让中行得以变成一家现代型金融企业。这正是中国银行持续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中国以其为代表的中国银行业的根本动力。

  人力资源改革促公司治理

  “我建议你去买点中行股票”,12月8日,在中行举行的“后WTO时代中国银行业市场”论坛上,中行下属的《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的一位编辑向记者“坦诚相荐”。

  并没有什么内部消息。相反,他的理由来自他切身的感受。在他看来,他所服务的这家银行人数最少,业务结构却比较合理,且管理层素质很高。银行股价还有足够的成长空间。简而言之,增长的潜力来自中行过去五年所发生的变化。

  作为有九十多年历史的中国银行,是中国银行业在国际上的形象代表,拥有中国银行中最为发达的国际网络和最大份额的国际业务。然而,在2004年启动改制程序之前,本质上仍有中国传统国有企业的典型弊病。

  “是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使中行真正向一家现代企业转变。”该行战略规划部一位人士介绍,以改制为契机,中行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以一家上市银行的标准对中行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

  在体制改革方面,中行从全系统进行了一场引起各界轰动的人力资源改革,向外界公开招聘下级分支行负责人,并在系统内部召开重新竞聘,取消行政级别,并引入“引咎辞职”制度,并在全球范围内招聘高管和专业技术人才。

  中行目前也以四大行中最少的22万人创造了巨大的利润。今年上半年中行的财务报告显示,中国银行业实现营业利润343.38亿元,同比增长19.72%。股东应得税后利润为194.77亿,同比增长28.30%。

  改制上市造就现代银行

  不过对于中行来说,最大的变化仍是从一家传统企业变成了一家现代型的上市银行,中行人感受最深的是,工作分工更细致,职责更明确,风险防范意识更高,团队作战能力更强。

  今年6月,中行顺利登陆H股市场,时仅一个月,顺利回归A股。中行在两地的成功上市带来了良好的效应。从8月起,A股和H股中资银行股股价一路高企。并带动了大盘的一路走强。

  股价高企的背后,是以中行为代表的中资银行股的盈利潜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而中行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更是为此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据了解,中行目前已与RBS银行 、亚洲金融、瑞士银行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签定了多项战略合作安排。其中每个战略投资者都将根据自身的特点,为中行提供帮助。

  基于此,中行副行长朱民称,中国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将在中资银行与他们的战略合作伙伴组成的团队之间展开。并且由于上述事实,这一竞争将是国际化水平的。而显然,在五年之前,这都还不是事实。

  五年来,外资银行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成长。数量从177家增长到269家,几乎增加100家,总资产从500亿美元已经涨到1000亿美元,几乎翻了一番。但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从1.32%涨到1.66%左右。“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中国本身银行的力量在壮大。”以中行为例,中行在构造现代银行集团方面正在向国际一流银行看齐,最显著的是向综合化金融集团纵深发展。目前,中行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控股、中银集团保险、和中银集团投资向其全球客户提供银行、保险和其他服务,且正进一步考虑设立直属的基金公司。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存贷业务之外的非利息收入。截至2005年年底,中行的非利息收入已占其全部收入的比重达到19.2%。国际水平是40%-50%。

  “事实证明,中国的银行并没有在被狼吃掉,反而是与狼共舞。”朱民说,中国银行业是最有希望的市场,中国的银行也能够在进一步的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他相信这一点,尤其是对中国银行。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