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投机家》 -刺激国家神经的人 (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 著 何 宁 译 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 2006年10月出版 |
|
□张斌璐
《大投机家》是匈牙利人安德烈·科斯托拉尼的绝笔之作。这是一位在国际金融界拥有极高声望的传奇人物,在他从事证券投机的生命里曾经历了无数次成功和失败,最终他获得的业绩也使他成为了许多人的精神偶像。长久以来,金钱所能够提供的世俗幸福和它难以提供的终极拯救一直是艺术和历史的主题之一。在有些人看来,仅仅从金钱的累积中所映射出的灿烂光芒中就能快乐并振奋;与此同时,另一些人则轻视金钱而更愿意追求那些超越世俗的事物。两类人常常争论不休,对此,这位老人解释说:“没有经济进步以及它所带来的医学上的进步,我今天是不会坐在这儿,在我93岁的高龄写我的第13本书的。要知道,这给我带来了无比的幸福。”
在他那里,财富和幸福的辩证法雄辩而朴实,正是这种朴实的精神成为了他在金融界中游走自如的最大资本。在这部《大投机家》中,科斯托拉尼总是不厌其烦地向读者强调,不可能存在百战百胜的投机策略,每一名投机者总需要打起精神来面对明天可能来临的破产。事实上,真正的成功者大都这样劝导行业的新手们,但是真正能参透的人少之又少,因为这不仅需要智慧,也需要胆量。
“写给有志于成为百万富翁的人”,这是本书在扉页上的题词。在如此承诺的诱惑之下,本书在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地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的头名。在当今世界,对金钱的渴望一如既往地强烈且无法抑制,犹如马克思·韦伯曾经说过的那样,“凡是具备了或者曾经具备客观机会的地方,这种(赚钱的)冲动对一切时代、地球上的一切国家的一切人都普遍存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当资本和信息的全球化在飞速发展的时候,这种欲望也同样获得了一种类似无限扩大的幻想。然而也正如韦伯所述,现代性欲望(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在于策略性的节制与规划。证券交易所为资本主义精神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平台,而现代传媒为人们营造了一个丰盛的世界,谁都可以在任何时候加入这场盛宴。在原始欲望和现代世界相互交争的缝隙中,人们跃跃欲试。老科斯托拉尼自然是这桌宴席中的明星之一,然而他也有自己的难堪。
在《大投机家》中,他详细地讲述了自己的成功带来的苦闷,周围的人把他视若神明,一旦有相逢的机会,便不断地向他求教关于投资的策略,这使得他苦不堪言,以至于他最终失去了很多同人们谈论艺术、生活和爱的机会。其实呢,这才是老人在书中真正愿意陈述的,去享受生活,享受爱,享受智慧的愉悦,而不是享受财富的堆积。从这本书的封面和内页中科斯托拉尼的相片来看,无论他保持沉默或者面带微笑,总是难以掩饰双眼中露出的狡猾和睿智。相信这应该是典型的投机者的眼神,能够看穿交易深处的谋略,也能够洞察生存背后的玄机。最高明的智慧往往是直面人生的大智慧,这绝非在投机过程中所习得的技艺,而是从生存和毁灭之间才能领悟的艺术。
在目前的出版市场上,理财类书籍和励志类书籍拥有极广的读者群体,在他们中间,“成功”已经成为一个几乎不需要多加以定义的问题。金钱在其本身作为商品象征物的同时,也成为了衡量劳动能量的尺度。亦即是说,在当代的语境之下,金钱已经通过换喻成为了对于个人能力的测试标准。将金钱的古典语义成功地转化成了现代语义,这是20世纪欧美资本主义的一个伟大功绩,但是在这种转化过程中,资本对个人的异化仍旧在不断强化。如科斯托拉尼那样的大投机家拥有着足够的空间可以在投机和生活的艺术之间游走,从而保持面对世界时候的清醒,但是对于更多的人而言则未必是那样。在交易所里搏杀的人们必须不断重温科氏的劝说,一个投机者是否成功,应当由他的遗产继承人去认定。成败既在金融数据的瞬间跳跃间,同时亦在生死永恒之后,这种充满东方气质的哲学精神恰是能够给人真正教益的。
1999年,老人以93岁的高龄在巴黎去世,那时候,中国正式实行股份制经济尚不满10年,却已经遭遇了许多兴奋和痛苦。而至今日,精神的沦丧和欲望的危机已经是中国所面临的极大困境。科斯托拉尼这部中文译本将这位西方财富传奇人物留下的最后一笔遗产带进中国,可以说正当其时。科氏的经验自然能够给我们带来相当有益的启迪,虽说作者认定这本书的读者应当是一个“有志于成为百万富翁的人”,但一名成功的读者真正所获得的也许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