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建东 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培训总监 |
|
中国汽车有史以来最热闹的2000年年底,首款经济型轿车“夏利2000”登场。广告上有一句醒目“标语”:“夏利2000———小型车中的高档车”。如果把它与几乎同时推出的“赛欧”作一个简单比较,此话倒并非在吹牛: “夏利2000”的原型车是日本丰田公司生产的PLATZ。那是丰田当时最新的车型,并于2000年曾被评为欧洲和日本国内最畅销车型。“赛欧”的原型是欧宝可赛,这是欧洲1995年前的车型。显然,“夏利2000” 在整体性能上似乎比“赛欧”更占优势。
但是“夏利2000”只风光了一阵,就卖不动了。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
差不多有近20年,夏利的主要市场是出租车,有人说,是夏利让中国普通老百姓尝到了坐轿车的滋味,这的确是“功不可没”。然而有一利必有一弊,夏利的出租车形象太强了,以致于人们见到夏利就习惯地招手。
“小型车中的高档车”也好,“夏利2000” 的整体性能比“赛欧”更占优势也罢,都只是生产厂家和业内人士的评价而已。市场上的消费者是如何认识夏利轿车,那可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夏利2000”上市前后,《中国经营报》、《南方都市报》和几家汽车网站做了一次调查,77.6%的受访者认为夏利是低档轿车,21.4%的消费者认为是中档车,认为夏利为高档车的只有1%。
几乎是同时推出的“夏利2000”和“赛欧”,为什么在生产者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是如此不同呢?为什么面对相同的“事实”,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夏利车却有着如此天壤之别的“形象”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确定什么才是事实,必须先确定相关的标准,尤其是有关的衡量标准。”而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这个标准上并不一致。简单说来,就是生产者认为“好”的东西,消费者认为“不太好”,甚至“不好”。“夏利2000”就是如此。
管理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并不是首先收集“事实”。
德鲁克说:“卓有成效的决策者都知道,决策的过程往往不是从收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从其本人的见解(opinions)开始的。所谓见解,乃是‘尚待证实的假设’;见解不能获得证实,就毫无价值可言。但要确定什么才是事实,必须先确定相关的标准,尤其是有关的衡量标准。决策有效与否,这是关键所在,也是常引起争论的地方。”“先要收集事实是很难做到的。以为没有相关的标准,就不可能找到什么事实。事件本身并非事实。”
其实,管理者都知道,所谓的决策,是把企业现有的资源投入到不确定的未来中去。决策并不是为将来做决策,而是对将来产生的结果而在现在做的决策。将来的结果只存在于决策者的“假设”中间。而且将来的“事实”还没有发生。如果决策者根据现在的“事实”去做现在的决策,那么与“事实”发生偏差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所以德鲁克在告诫管理者做决策的时候说:“人总是从自己的见解开始,所以要求人家从收集事实开始,是不符合实际的。其结果是,他所收集的事实,必是以他自己既有的结论为根据;他既然有了结论,必能收集到许多事实。干过统计工作的人都能体会到这一点,所以往往最不相信统计数字。统计工作人员也许知道提供数字者的立场,也许不知道提供数字者的立场,但是他知道数字的可疑。”“因此唯一严谨的方法,唯一可以印证某一见解是否符合实际的方法,应该以明确承认‘见解为先’作为基础———这是必要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