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规模暴增:非常态还是趋势?
[◎刘传葵] 2006-12-16 00:00

 

  蒋玉磊 制图
  ◎刘传葵    

  宝盈基金首席经济师

  博士、高级经济师

  面对过去基金发行规模“井喷”,笔者曾经大力呼吁谨防“虚假繁荣”,那些以市场外方式吸引客户从而造成泡沫性质的基金规模的伤害性,相信已经在过去的大规模赎回风潮中演绎出来。今天,面对今年新募集的基金规模迄今已超过过去5年基金首发规模的八成,国内基金规模已达超6000千亿元之巨的壮观场景,也许短期内我们还很难定论这是否一个新的趋势———是大规模基金理财升级的开始还是一场全民性的阶段性的对基金的狂热追逐?这种暴增的基金规模对中国基金业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意味着什么,是一种新的趋势的确立还是短暂的非常态的状况?

  此时,至少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我们分析、思考和应对:

  一是投资者过分乐观的预期,前期巨大的基金收益率所产生的巨大示范效应,激发了大多数人对购买基金获得明年收益美好的甚至幻想般的憧憬,一旦无法如愿,他们必然会产生巨大心理落差和失望,如果此后形成大规模赎回潮,则大起大落的基金规模未必是基金行业所愿意面对的。

  二是如同物价传导时滞、货币政策传导时滞一样,基金投资收益信息的传导尤其对一般不接触基金的新投资者来说也存在一个时间的滞后性。比如2004年3、4月间,由于2003年股票基金的财富效应,加上当时市场走强,第一次出现了两只百亿基金。而今年春节以来股票市场的上涨引发普通投资者对市场的追逐也终于在5月后再现2004年百亿基金神话。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去的大规模单只基金曾经在不短的时间里挣扎在单位面值以下,从而对那些滞后的盲目的基金追捧者造成了阶段性的失望。

  三是基金的最适度规模。开放式基金的规模效应,这在Ferris和Chance(1987),Mclend和Malhotra(1994)以及Malhotra和Mcleod(1997)等人的研究中均有所涉及。从经济学成本收益的角度考虑,基金当然存在一个“最适度”的资产规模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每单位资产的收益率会达到峰值,而超过或低于最适度规模的区域,每单位资产的收益率都会下降。如何使单个基金规模在投资者利益和基金管理人利益之间获得一个很好的均衡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面对现在沸腾的基金发行,首先让笔者再一次深深认识到,虽然经过8年的发展,基金行业和产品已经获得了社会和市场的一定认知,但是基金投资常识的普及还任重道远,如果说过去向大众推广推介更多是为了让大家知道知晓基金这个金融产品的话,那么今天要走向深入的是应该更多让大众更深入了解基金本身的一些特质。

  其次,需要多方采取措施应对基金购买过热。当然,购买基金是投资者的权利,但是,是否任由投资者购买又是另外一回事情。比如,任何基金产品在设计的时候都是做了客户细分的,那么,可以更明确揭示出该产品的客户对象特征,力争把该产品卖给最适合的投资者。比如,任何产品都是与风险收益匹配的,而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和人生财富阶段肯定也不同,那么如果在一只产品里出现经济、收入等反差极大的投资者客户至少是这个产品的客户群体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细分。应该说,火爆的发行其实给基金行业提供了一次极好的细分客户的机会,而过往这方面的工作显然相对粗糙。

  此外,还可以研究和应用一些制度上的创新,有些公司也采取了诸如缩短发行时间、封顶基金规模等做法。也许等我国基金市场发展到规模更庞大更成熟的一天,基金的“软关闭”和“硬关闭”等制度的借鉴甚至引进并非不可能,这在美国基金市场并不鲜见。

  开放式基金的关闭是一种限制基金资产过度膨胀,以维持基金资产收益水平、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的基金运作制度。关闭分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软关闭(softclose),基金从关闭日起不再接受新投资者的资金,而原有的基金份额持有人还可以继续申购基金。第二种是硬关闭(hardclose),基金发行完毕后不再向任何人出售份额,甚至于原来的基金份额持有人也不能再申购。

  基金发展要和资本市场发展规模相匹配,我们需要关注市场上符合基金投资标准的上市公司的容量,基金发展需要动态地去顺应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格局。而通过基金的关闭可以使基金经理把资产规模限定在可以掌控的范围之内,可以有效避免上述的流动性风险、冲击成本与交易风险,规避基金投资风格的蜕化、防止不同类型基金之间的同化。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