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集中 不能替代竞争力
[] 2006-12-20 00:00

 

  □倪小林

  

  12月18日,国资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增加国有资本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的集中度,以增加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的控制力,到2010年将培育出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这是我国实施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重要举措,对于今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乃至相当一段时间的资本市场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任务也十分艰巨。

  国有资本向重要领域集中 ,是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条必由之路,此次涉及国有资本控制力调整的有三大领域,一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二是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三是其他行业和领域。国家在提升国有资本在重点领域集中度的做法上采取了分门别类,区别对待的办法,对于市场有着明确的导向和指南作用。这样的差异化产业资本结构调整,无疑给民营经济和外资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利于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也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原则。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单纯地提升国有资本在重点领域和产业的集中度,并非就能完成我国重点领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经济格局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全球资本跨国界流动对我们影响更为明显,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世界环境之中。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十分尖锐。而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在本次战略调整中不加以注意,我们就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虽然解决了国有资本集中度,却难以达到对经济的绝对控制力的目的。

  首先是国有经济的活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改革20多年来,所有的国企改革方案几乎都是在探寻国有企业如何搞活,但正如李荣融所言,现在国有经济的比重在增加,而国有经济的活力不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不多,这关系到我国企业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的竞争效果,而这决不是靠单一的国有资本集中度能够解决的。

  其次,粗放型经营管理并没有在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中彻底消除。粗放型经济模式,是目前我国应对开放型经济的一个难点,以高能耗去换取高产量、以掠夺资源方式进行产品结构转型、家大业大管理粗放等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了不少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必须解决的难题,如果解决不了,我国经济整体实力的提高必然受到影响。

  再者,国有企业的生存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加入WTO之时,我们曾经为“狼来了”而有过忧虑,在5年后的今天全面回顾,成绩斐然答卷优秀。但是,在新的环境下解决外资国民待遇,同样要关注内资的同等待遇问题,对某些已经过时、不合时宜的“优惠政策”应当盘点盘点,政府应该给不同所有制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能够更加清醒应付外资更大并购浪潮的冲击。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