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家对宏观经济运行判断趋好
[] 2006-12-21 00:00

 

  央行昨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居民购房意愿回落 史丽 资料图
  京沪两地新建商品住房价月度同比涨跌

  张大伟 制图

  □本报记者 禹刚

  

  由央行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完成的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手握“钱袋子”的银行家们对宏观经济运行判断趋好,银行业经营状况良好,行业景气指数达历史新高,贷款需求景气指数达66.6%,仍处于高位。

  对经济“偏热”担忧有所缓和

  昨日发布的这份调查问卷,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范围涉及全国各类银行机构2850 家左右。调查对象为全国各类银行机构及含外资商业银行机构的总部负责人及其一级分支机构、二级分支机构的行长,或主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报告对银行家信心指数、银行业景气指数、货币政策感受指数、贷款需求景气指数这四个指标,进行量化描述。

  调查显示,第4季度银行家判断经济运行“偏热”的比例在年内首度出现回落,对经济“偏热”的担忧较上季有所缓和。银行家信心指数反弹至50%的均衡点以上,达到58.4%,但仍低于年初及往年同期水平。这显示银行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判断趋于好转,但未来走势如何仍待继续监测。

  银行业景气指数创历史新高

  第4季度反映银行业总体经营情况的银行业景气指数创历史新高,达69%,实现了连续6个季度的攀升,表明银行业经营状况良好。银行业景气高企,主要表现在银行资金来源充足,需求旺盛,各项财务指标景气指数走高并创年内新高,银行业运营健康平稳。

  银行家第4季度对货币政策趋紧的感受略有缓解,但持“偏紧”看法的银行家占比仍在逐季增加,第4季度较年初已累计上升18.6个百分点。

  个人消费贷款需求升至全年最高

  本季贷款需求景气指数仍处于高位,达66.6%。个人消费贷款需求景气指数小幅上扬,并升至全年最高。除个人消费贷款外,其他各类贷款投放景气指数均延续下降走势,并降至全年最低。调查还显示,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反映贷款需求增长的比重最高;与上季相比,除政策性银行与外资银行反映贷款需求增加的比例有所提高外,其他各类型银行较上季都有所下降。

  百姓经济生活出现五大新动向

  中国人民银行20日公布了第4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2万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了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些新动向:

  未来收入信心再创新高

  城镇居民对当期收入满意度明显上升,未来收入信心再创新高。有28.5%的城镇居民认为当期收入增加,收入感受指数达22.6%,均比上季和去年同期明显上升。

  居民对下季收入预期比较乐观,有30.7%的居民认为下季收入增加,比上季提高3.2个百分点;未来收入信心指数达27.1%,再创历史新高。

  半数居民预测物价上升

  六成居民认为当前物价偏高,但过高的呼声渐弱;大城市居民对物价不满意的程度明显高于中、小城市;半数居民预期物价趋升。

  城镇居民对当期物价满意度连续3个季度下滑,第4季度认为物价“令人满意”的占比仅为10.8%,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同时,居民对本季物价判断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的比例,扭转了今年以来连续攀高的走势,首次出现回落;而认为物价“偏高,可以接受”的比例有所回升;这一升一降,反映出居民对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的呼声渐弱。

  物价预期不乐观,有50.8%的居民预测物价上升,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48.2%,刷新1999年调查以来的最高。

  投资基金意愿劲升

  当前各类金融产品正逐渐为居民所接受,投资基金意愿劲升,居民家庭资产结构发生变化。

  选择“购买股票和基金”的人数占比达18.5%,跃升至历史最高;选择“储蓄存款”为最主要金融资产的居民人数占比为65.8 %,较上季和去年同期双双下降。选择“基金”的人数占比从上季度的6.7%猛升至10%,上升了3.3个百分点。

  储蓄高位回落

  据央行统计,11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5.97万亿元,当月同比仅多增6亿元,增速进一步下降。此前,10月份人民币储蓄存款就已比9月减少76亿元,这是2001年6月份以来首次出现月度储蓄存款下降。

  储蓄动机为“获得利息”的居民人数占比连续两个季度下降,4季度比3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02和0.4个百分点,主要是受收益较高理财产品的影响,储蓄被分流。

  购房意愿回落

  居民购房意愿总体平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居民购房行为趋于谨慎,购房意愿回落。

  调查显示,回答未来3个月有购房打算的人数占比,本季比上季微升0.3个百分点,但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则出现连续2个季度的小幅下降,省会级大城市如长春、郑州、南昌、西安、杭州、贵阳、昆明和西宁等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从年度变化情况看,居民购买住房意愿从2005年的平均值19.7%,下降到2006年的平均值17.8%,降幅近2个百分点。

  (据新华社)

  全国新房价格11月份上涨5.8% 

  □本报记者 于祥明

  

  昨天,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2%,环比上涨0.5%,环比涨幅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8%。

  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长春、杭州、济南、桂林等10个城市的房价出现小幅回落,房价回落的城市数量较此前几个月有所增加。

  全国房价总体仍上涨

  总体来看,11月份全国房价仍然延续了上涨趋势。北京上涨10.3%,涨幅从上月的全国第一退居第二。

  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8%,环比上涨0.6%。其中,经济适用房价格同比上涨1.6%;普通住房价格上涨6.4%;高档住房价格上涨5.5%。涨幅较大的主要城市包括:福州10.4%,北京10.3%,深圳9.8%,厦门9.6%,秦皇岛9.3%,成都8.9%和贵阳8.4%。

  二手房和非住宅类商品房价格也在上涨。据统计,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2%,涨幅与上月持平;非住房商品房价格同比上涨4%,涨幅比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

  部分城市房价回落非调控所致

  11月份,在大部分城市房价大涨的同时,上海以及另9座二线城市的新建商品房房价出现下跌;广州和另10座二线城市的二手房房价也出现下跌。

  其中,长春新建商品房房价下跌0.7%,上海、杭州、济南和桂林均微降0.1%。二手房市场上,南宁、海口两城市分别下跌4.5%、2.1%,广州和呼和浩特均微降0.2%。

  “二线城市房价下跌,很可能是季节性下跌,而非是宏观调控的结果。”中原地产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李文杰向上海证券报表示。他分析认为,进入四季度以来,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并没有下跌,这说明全国房价走势依然强劲。而上海房价的下跌趋势,是自房地产宏观调控以来就已经出现的,并不能说明问题。

  而且,李文杰观察认为,相对一线城市而言,杭州、呼和浩特等二线城市对于宏观调控的反应更为有限,因此,其房价下跌也不能归结为调控所致,而更似市场传统淡季的表现。他预测,从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趋势分析,明年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仍将上涨。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