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融业国际化缓冲区
[] 2006-12-21 00:00

 

  

  □本报记者 丁昌

  

  “外资金融机构的到来越来越频繁,国内金融机构也力图通过滨海新区适应新环境”,天津滨海新区投融资局局长陈昉最近谈得比较多的话题是金融国际化。

  在陈昉看来,金融改革与创新最终要与国际接轨,在我国金融业全面走向开放之际,滨海新区的金融改革实际正在承接一项历史使命:通过金融改革与创新,推动中国金融企业走出去,以及利用金融服务,带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全面面向国际。

  走向国际 的“练兵场”

  外资金融机构对滨海新区的瞩目,正在协同其他因素,构成滨海新区金融改革与创新的特殊氛围,实际上就是建立一个缓冲地带,通过特殊氛围让中国金融企业学习先进理念,改造自身服务,提高竞争力,从而最终走向国际,陈昉毫不讳言自己的看法。

  这个缓冲地带是必要的,陈昉强调,中国金融企业面向国际、走向国际需要一个过渡和适应期,需要一个和国外金融机构同步成长的环境,因此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缓冲地带,做到风险可控,地域限制可控。国家将金融改革与创新的资格赋予滨海新区,其意义深远,滨海新区不仅是个试验区,同时还是个国内金融机构走向国际的练兵场。

  陈昉认为,目前滨海新区已经具备构成这样氛围的条件。外资金融机构正在纷至沓来,构成了与国内金融机构同步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陈昉介绍,滨海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可以为进驻滨海新区的国内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广阔市场。根据滨海新区最新统计数据,滨海新区各类企业增长迅速,尤其工业企业,今年上半年,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494.5亿元,同比增长39.5%。上半年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初步统计为379.6亿元,增长38.3%。上半年新批三资企业项目260个,其中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达到131个,这些大企业的增加就需要更大的服务空间,需要更好的定制服务,可以为金融企业提供广阔市场。

  陈昉特别强调,滨海新区金融业发展不是数量的多少问题,而是谁的金融服务手段多,谁的金融服务理念更先进,谁的创新手段多的问题,只有这样的金融机构才能赢得更多的机会,才有能力投入国际竞争,并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金融发展需要合力

  滨海新区的最初发展靠的就是多种力量的推动,靠的是转变思想,积极吸引各种资源,作为滨海新区发展的见证者之一,陈昉不无感慨地强调,滨海新区的发展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各种资源,现在国家启动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滨海新区不仅是天津的滨海新区,更是全国的滨海新区,更需要各种力量的参与和推动,尤其是金融改革与创新。

  之前就有专家表示,滨海新区的金融改革与创新具有试点性质,因此自身需要进行制度上的突破,而制度上的突破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央政府部门的支持,尤其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直接相关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在混业经营方面,滨海新区作为特殊的试验区需要构造特殊的混业经营环境、监管环境,各部门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针对金融创新的监管机构和合作机制就显得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专家观点,陈昉表示,目前滨海新区正在探索建立银、政、企联席会议机制,推动整个金融创新环境的完善。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