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邹民生 乐嘉春
嘉 宾:杨英杰
(中央党校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主持人:英杰,你好。去年以来,关于中国经济改革路径的争论,在经济界内外有不同声音。我们知道你对此很关心。现在,意味深长的2006年即将过去,对一年来政策、制度、市场、民生等方面透露出来的经济思想和理念,你怎么看?
杨英杰:2006年中国的经济探索,在经济思想方面值得一议。无论是关于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还是关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还是三农问题,都可以归结到这两个命题内,即“如何发展”和“为谁发展”。而这两个命题,构成了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也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框架。
科学发展观首次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如何发展”、“怎么发展”和“为谁发展”的问题。关于“如何发展”,首先是发展或改革方向的明确的阐述。
2006年3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定和信心,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将贯穿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只会前进,不会倒退。”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乃至全部改革的起源和中心,其它改革如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教育医疗体制改革等等无不因国有企业改革而起。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始终处于改革思想论争的风头浪尖上。
近几年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最大的争议点就是国有企业是否存在贱卖问题。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是否海外上市、定价多少都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对此,温家宝总理在年初两会答记者问时非常明确地指出,在把握商业银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两条原则:第一,就是国家绝对控股,从而保持对经济命脉的控制权,防范金融风险。第二,加强对改革全过程的管理,完善内控机制和监管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和能力。在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近几年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高涨,各压力一浪高过一浪,决策当局顶住种种压力,使人民币币值根据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稳中有升。而最近泰国资本市场的动荡又为我们提出了适时的警告,资本市场的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都需要依据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而定,坚持慎重、有序的改革步伐。
主持人:在如何发展问题上,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新提法,即又好又快。其中特别提到了三个协调,这对下一步发展有方向性意义。
杨英杰:没错。"科学发展"在"如何发展"中居于重要的位置。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对以往发展过程中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下一步发展的要求。
而“如何发展”问题,重心还需落在发展上。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主持人:你前面提到另一个问题,既“为谁发展”的问题。对此该怎么看呢?
杨英杰:中国当前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使得“为谁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对这一问题的判断及其解决方向的明确也是科学发展观理论框架的一个重要支撑。5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如何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其实就是“为谁发展”的问题,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前提,现在已经被提到是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
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仍是2006年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对这类问题的争论,涉及到公共财政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已成为决策者和社会公众的共识。
总的来说,2006年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思想论争,都是紧紧围绕着“如何发展”、“为谁发展”而展开的。而这两个问题,关乎中国能否在新世纪按照既定战略平稳前进。从现在的情况看,对新路径的探索,在思想理论上有许多创新之处,这或许比一些具体的经济成果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