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
今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认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经济以年均9.73的速度高速增长,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已经达到12%。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党中央及时地看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自主创新
在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讲话指出,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只有抓住科技革命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显著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才有可能突破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障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绿色GDP
今年年初公布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我国今后五年环境保护的目标:到2010年,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使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时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真覆盖率由18.2%提高到20%。
经过近10年的磨砺,《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于9月2日发布。绿色国民经济,即人们通常说的“绿色GDP”,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这一概念的提出十分重要,体现了中央政府的长远目光。
新农村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于今年2月公开发表。《意见》适应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明确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对当前的农业和农村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会议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出现了多年期盼、十分难得的好局面,但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会议指出,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首先要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又好又快
今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引人注目地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这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有所改变。“好”与“快”两个字互换位置意义深远,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转变,即由过去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效益、增长的质量实现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既创造了惊世的业绩,但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既有发展中难以避免的因素,也与我们既往的发展中较多强调“快”而常常忽视“好”有很大关系。如果对这些问题和矛盾不重视,不下大力气解决,就有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的大起大落,不仅会对我国经济现实造成一定的危害,更会酝酿长远的隐忧。因此,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就中国经济的切实需要来看,“好”比“快”更重要。
宏观调控
今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列为2007年经济工作的的首要任务,这表现出中央对目前经济形势的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具有继续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条件,同时必须充分认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要清醒地看到会对我国发展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矛盾和问题,清醒地看到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性矛盾,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加强工作、完善政策、妥善应对、掌握主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提高对新形势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切实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实现科学发展上来,不断在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上取得新的成效,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周俊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