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中国汽车企业里程碑的一年。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上汽股份推出了自主品牌轿车———荣威,这也预示着在国际中高级轿车的舞台上,中国大汽车集团向大型汽车巨头宣战。而随着上汽股份将核心资产置入上海汽车(600104.SH),中国航母级的汽车上市公司也随之诞生。
仿佛一夜之间,上海汽车一下子站在了中国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高点,挥舞着中国制造的旗帜。但上海汽车总经理赵凤高心知肚明,这一天等得太久。
“近忧远虑,始终是上海汽车决策的立足点。”上汽股份高层向上海证券报表示,“近忧,即为对股东的回报;远虑,即为竞争力何在?”
远虑始于2001年11月,赵凤高任上海汽车总经理不久,便摆脱零部件企业的传统思维束缚,站在汽车产业链的角度来思考未来的发展之路。据悉,2个月的调研后,即2001年底,赵凤高提出上海汽车未来的三大发展方向———整车、零部件、立足于汽车的金融服务。而这三大板块与上汽股份的思路不谋而合。
赵凤高的另一远虑,也被上海汽车员工传为佳话。
“2003年,上海汽车收购仪征生产基地时,大家都不能理解。”上汽股份高层表示,“但今年上汽汽车(上海汽车全资子公司)运作时,低成本运作的优势马上显示。你看,上汽汽车总投资高达36.8亿元,上海汽车以仪征工厂作价投资、持股上汽汽车40%,因此,上海汽车根本没有向资本市场融资。”
不需要融资的上海汽车得到了自主品牌运作基地的控制权,得到了中国排名前三名轿车企业———上海通用、上海大众、排名第一商用车企业———上汽通用五菱的中方资产所有权;上汽汽车也迅速得到一个整车生产基地,从而节省了建厂的时间,这足以令业内为之动容。
“上海汽车的研发能力大踏步向前。”上汽股份高层表示,“上汽股份置入到上海汽车的资产,除了整车外,还包括重要的研发能力。如聘用的原罗孚150个开发项目工程师、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的资产、原上汽集团工程院的资产。如此一来,上海汽车由此前仅具备零部件研发能力,变为集整车、零部件研发能力于一身。”
战略巧布局,加上开发能力,上海汽车将如虎添翼。
“战略上的两手准备,让我们应对了过去的很多风浪。”上汽股份高层表示,“思路决定出路,这也是在上海文化氛围下的上海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