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当工商银行A股股票在沪市上市时,人们对其3.40元的开盘价可能都有点不以为然,而当天3.26元的收盘价似乎也没有引起市场太多的关注。大家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市场汲取了中国银行高调上市的教训,平稳地接纳了工商银行,也算是完成了这个大盘股的上市任务。没有人想到,在两个月之后,工商银行摸高到了5.69元,这比上市时的开盘价要高出67.35%,如果在上市这天以收盘价买入工行的话,那么在短短40多个交易日中,获利有望超过70%。在四季度,市场上还能够出现获利如此之大,操作又相对不那么困难的投资机会,的确令人感叹不已。
当然,就事论事地谈论工商银行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人们毕竟可以通过对工商银行这波行情的剖析,从中受到三点启发。
启发之一:现在要重新认识目前市场的承接力
工商银行上市之后,之所以一度很多人不敢买,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依照传统思维,认为流通规模这样大的股票,很难炒作。以往大盘股的走势,的确给人们作出这种判断提供了依据。但问题在于,市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去的确对大盘股缺少承接力,但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市场资金供应能力,远不是过去所能够比拟的。而这种状况的出现,决定了在新的资金格局下,是存在对大盘股进行价值发现的能力的。事实也表明,当工商银行真正开始启动时,并没有出现资金供应方面的瓶颈,这样的庞然大物居然还能够封上涨停,这就再清晰不过地揭示了当前的市场承接力。进一步说,在当前资金宽裕的背景下,股市客观上已经成为吸收流动性的一个场所。由此产生的股市资金供应上的放大,人们应该予以高度关注。现在,高价大盘股中国人寿正在发行,人们从中将又一次体验到股市具有的巨大承接力。
启发之二:大型企业同样会有想像空间
过去,在习惯上大家都认为大型企业很难有大的想象空间。事实上,以往股市上也确实是如此。但是,工商银行的走势则告诉人们未必。这次工商银行能够出现大幅上涨,其直接的诱因是全国人大讨论“两税合并”的问题,而仅这一项,客观上就打开了工商银行利润的巨大增长空间。实际上,类似的例子应该说还会有不少,工商银行所拥有的网点与客户数量,未必一定会在当前的会计报表上以数字形式作出全面的估值,但是这份价值的确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不断在增长的。考虑到这样一个题材,难道在这方面不应该获得某种程度的溢价吗?应该说,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在股市中它们都会提供某种想象空间。问题仅仅在于,投资者对此是否能够认同,或者有没有实力在股价上进行认同。
启发之三:A股股价也有条件引领H股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内地大型企业的A股价格一般要比H股低一点,于是也就有了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内地资金不掌握定价权的问题。在工商银行上市以后的一段时间,情况也同样如此。但是,这种状况的出现,未必是合理的,境内资金从外资这里夺回定价权,也并非就不可能。而现在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工商银行基本上做到了这点。它表明,真正了解境内企业的,应该还是境内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同时本币又面临升值的背景下,境内企业在境内市场获得较其在境外市场为高的定价,还是有可能的。对这一点,投资者不应该妄自菲薄,应该看到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它在国际金融舞台上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应该说,这波工商银行的行情给人们的启示远不至于这些,而通过对此的分析,人们显然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认识现在市场所出现的变化。当然,话也要说回来,市场的这种变化也不是一步而蹴的,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股票,如果上涨过快,从价值发现变成了价格投机,那么事情也会走向其反面。因此,投资者对此还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