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版
  • T1:年终特刊
  • T2:宏观中国
  • T3:宏观中国
  • T4:宏观中国
  • T5:宏观中国
  • T6:市场中国
  • T7:市场中国
  • T8:市场中国
  • T9:市场中国
  • T10:公司中国
  • T11:公司中国
  • T12:产业中国
  • T13:产业中国
  • T14:思想中国
  • T15:思想中国
  • T16:点睛中国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公司调查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价值报告
  • B8:公司研究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专版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6 年 12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公司研究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公司研究
    五大因素驱动 上市银行明年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中国银行: 过于强调汇兑损失是短视观点
    工商银行: 适当回报 稳定增长
    紧扣投资主题 分享行业成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五大因素驱动 上市银行明年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2006年12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银行特别适合追求稳健成长的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在人民币渐进式升值过程中,银行将成为典型的受益板块,同时税改预期也会提前在银行股股价上得以反应。

      2007年,可重点关注外资并购、金融创新加速业务转型带来的机会,包括深发展的外资并购;招行和深发展的金融创新等。其中深发展集外资并购、金融创新等于一身,有望成为2007年最有潜力的成长股(令人担忧的不确定性是股改)。

      大市值银行除了本身的价值外,还具有稳固、影响大盘及股指期货、相关衍生产品等的作用;在融资融券时代还具有一定的杠杆溢价;同时有可能成为发行备兑证的首选品种。考虑到在客户和网点、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等方面具有的竞争优势,工行和中行是很值得关注的大市值银行。

      □国泰君安证券 伍永刚

      

      根据对银行业变量的趋势分析,预计2007年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将增长25%至30%。

      贷款增速趋缓

      2007年,影响贷款增速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经济增长、流动性过剩、脱媒效应、信贷紧缩政策、资本充足性管理等五大因素。

      第一,预计2007年货币政策将适度紧缩。2006年,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是,M1、M2分别增长14%、16%,人民币新增贷款2.5万亿元。截至2006年10月末,M1、M2分别同比增长16.3%、17.1%,M1、M2 增速均显过快;前10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已达2.77万亿元,预计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3.1万亿元,大大超过调控目标。与信贷快速增长相伴随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望加快,这将进一步增加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在此基础上,预计2007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将以紧缩信贷,调减投资增速,吸收流动性为主线。

      第二,脱媒效应将明显增大。2006年第3季度末,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包括住户、企业、和政府部门)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贷款比重(85.8%)较2005 年末(78.1%)上升,但和2005 年第1季度末(91.3%)、第2 季度末(86.8%)的贷款比重比较逐步回落。银行的脱媒效应主要表现为,部分贷款被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票据市场工具、股票融资等替代;而部分存款则被货币市场基金、新成立的银行系基金、居民股票投资所替代。

      第三,2007年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基本不成问题,招行、浦发已完成再融资,资本充实。除深发展未股改再融资受限制外,其余上市银行均将相继获得资本补充。而中行、工行在IPO过程中得到了大量资本的补充,资本充足率均在12%以上。不过,随着银监会资本充足率管理的进一步规范,银行风险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外部监管与内控体系的完善将对银行的贷款形成一定的制约。

      第四,我国高达1万亿元的外汇储备和不断增加的贸易顺差使人民币进一步升值预期得以强化,银行间市场大量资金堆积,流动性过于充足,由此增加了银行资金寻找运用渠道的压力。2006 年10月末,银行的存款增速仍高出贷款增速2个百分点;整个银行业存贷差10万亿元,显示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

      第五,宏观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分别增长10.3%、10.9%、10.7%;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平稳的良好态势,预计2006年全年我国GDP 增长10.5%左右,CPI、PPI 分别为1.5%、2.95%左右。2007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GDP有望实现10%的增长速度,CPI、PPI分别为2%、3.2%左右。

      2007年,在五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银行业贷款增长将略有趋缓,根据GDP增速与贷款增速之间相关分析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我们预测2006年全部金融机构贷款增速为13.9%左右。

      净利差呈平稳态势

      经历2006年银行净利差小幅上升之后,2007年银行净利差将处于总体平稳态势。

      从利率政策变动看,央行从2006年4月28日起单边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1年期上调0.27个百分点),8月19日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上调0.27个百分点(1年期)均有利于银行业存贷款利差的扩大。实际上,2006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1年期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36%,较2005年第4季度高出近0.3百分点,较2006年第1季度高出0.51个百分点。而同期1年期存款利率只上升了0.27个百分点,存贷款利差趋于上升。

      2007年,银行业存贷款净利差有望保持基本平稳。一方面,加息有助于扩大存贷款净利差;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金融工具创新又倾向于缩小利差。

      债券投资是我国银行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股份制上市银行的债券资产一般都占到总资产的12%至20%左右,中行、建行的债券投资配置(不含交易类)更是高达30%以上。2006 年,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总体变化趋势是逐步扁平化,即短期品种收益率提高幅度大于长期品种收益率。初步预测,2007年,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将呈小幅上移趋势。一方面,渐进式升值、不断降低超储利率、资本充足率约束硬化与银行内控制度进一步规范等将促使债券市场的资金流动性增加,对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形成下压。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继续走好、加息、央行对冲流动性的其他紧缩措施将促使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上移。

      从收益率的角度看,存贷款净利差基本平稳,债券投资收益率、同业款项的收益率略有上升,但总的贷款比例可能略有下降。因此,总的净利差将保持基本平稳。由于交易性资产的公允价值波动将计入当期损益,这部分损益计入非利息收入,不影响总的净利差;但会影响收入结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将计入资本公积,影响银行净资产或核心资本,因此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的波动对银行的影响更加复杂。

      不良贷款规模及比例双降

      建行、中行、工行的改制重组,使整个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规模和比例大幅下降。截至2006 年9月底,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由年初的13134 亿元下降到12736 亿元,不良比例由年初的8.61%下降到1季度末的7.33%。其中,国有银行的不良比例由年初的10.49%下降到9 月末的9.31%;股份制银行的不良比例由年初的4.22%下降到9月末的2.91%。如果农行在改制过程中能冲销6000亿元不良坏账,那么一旦农行完成重组改制,整个银行业不良贷款比例有可能下降至4%左右。2006 年上半年,若不考虑刚上市的中行、工行,则原5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从不良贷款率看,2006年上半年所有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覆盖率看,所有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呈上升趋势。

      此外,企业利润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和银行贷款抵押物升值均有利于银行不良贷款的减少。2006年1至10月,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达146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1%;亏损额2016亿元,较2005年前10月同比增长19.81%;亏损增速较2005年同期的62.64%大幅下降。而伴随人民币升值,银行贷款抵押物(如房地产等)也将在重估中升值,即便借款人财务恶化,银行发生损失的概率也会下降。

      中间业务快速增长

      2007 年,我国银行业将在全面开放和加快金融创新的推动下,大力开拓中间业务,致力于业务转型。

      2006年底,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相应《实施细则》的施行,我国银行业迎来了全面开放的崭新竞争格局。外资银行在开发新产品,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将加剧中间业务领域的竞争,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的运作方法和经验也将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中资银行。同时,在境外从事混业经营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无疑会强化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使整个银行业的业务转型加快。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银行卡业务类、结算类、电子汇划类、代理保险基金类这些技术含量小、收费比例低的业务。从美国的经验看,美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是佣金及手续费、资产管理等高附加值的服务。随着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的强化,金融管制逐步放松,银行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民收入不断增加;银行在信息咨询、投资理财、金融期货、代保管等智能型、科技型、高附加值方面的中间业务将会逐步开发;中间业务将会快速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2007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有:第一,2007年上市银行的利息收入增长可能略有趋缓,但仍将保持15%至20%的较快增长,为银行净利润较快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金融创新推动的业务转型和综合经营趋势的强化将促使银行的中间业务大幅增长,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有望增长30%以上。第三,银行内控制度的健全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将进一步降低银行的信贷成本,银行的拨备水平下降为我国银行未来几年净利润增长提供持续推动力。第四,银行费用收入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在开拓中间业务过程中也会有波动。第五,两税并轨将使银行税负有明显的下降,2007 年两税并轨虽暂不会实施,但境内银行香港上市将带来部分税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