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版
  • T1:年终特刊
  • T2:宏观中国
  • T3:宏观中国
  • T4:宏观中国
  • T5:宏观中国
  • T6:市场中国
  • T7:市场中国
  • T8:市场中国
  • T9:市场中国
  • T10:公司中国
  • T11:公司中国
  • T12:产业中国
  • T13:产业中国
  • T14:思想中国
  • T15:思想中国
  • T16:点睛中国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公司调查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价值报告
  • B8:公司研究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专版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6 年 12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A股与人民币走势相似说明什么
    资金链断裂将成为开发商恶梦
    “治污秀”是对环保的极端麻木
    人民币升值的非理性预期和货币幻觉
    发展企业年金市场需要新思路
    三大“痛点”源于财政投入缺口过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三大“痛点”源于财政投入缺口过大
    2006年12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陈军华

      

      12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蓝皮书指出,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这三个“痛点”,正在侵蚀着中国老百姓对生活幸福的感觉。

      需要正视的是,医疗费用名列第一位,并非是教育等问题得到解决将医疗费用推到了前列,很可能是在其他问题的解决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医疗费用问题的进一步恶化使然。从这个角度来看,能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列入三大“痛点”,而是四大或五大“痛点”,教育等问题也将名列其中。归根结底,是财政对公共产品的投入不足导致的。

      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缺口过大。教育同样在欠账。国务院1993年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在上个世纪就要达到4%,但至今这个目标也未能实现,2004年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2.79%,并且还呈现出减少趋势。

      财政对医疗领域投入不足,需要由民众填补缺口;财政对教育投入不足,仍需要民众填补缺口……这种被动的“填补”行为,加重了公众的负担,加重了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的担忧,制约了内需拉动,而内需不畅又无法提高更多的就业岗位,导致了就业难问题。就业难、失业问题又加剧了贫富分化,进一步降低了消费,阻碍了内需拉动。

      不难看出,几大“痛点”实际上是密切相连的,追根溯源,在于财政对公共产品的投入不足。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存在的乱收费问题就无法真正得到根治,因为相关缺口如果不向公众身上转嫁,医疗、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提供可能陷于困境。而且,如果政府不及时追加财政投入,它治理乱收费的底气就不足,其降低医疗费用、教育费用的良好计划也很容易落空。

      一些地方在对公共产品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甚至还向这些领域转嫁成本。据报道,在广东一些地方,“医院反哺政府”现象严重:某经济欠发达地级市,政府财政不但不投入,还从人民医院提取500万元给政府公务员发工资。

      这种“透支”的做法使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欠账日益严重,由此导致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只有加大财政对公共领域的投入,蚕食民众幸福感的“痛点”才能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