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广告
  • 9:时事·海外
  • 10:时事·天下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专版
  • 16:人物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信息披露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公司调查
  • B5:海外上市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公司
  • B8:书评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6 年 12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谁阻碍了药品降价
    水污染将成为城市终结者?
    “还没有性生活的鸡” 是道什么菜
    突击调整干部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股市“复位”是优化金融结构时间之窗
    通货膨胀有悄然加速征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谁阻碍了药品降价
    2006年12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时寒冰

      

      临近新年,有消息说,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正在加紧准备第21次药品调价工作。然而,这种消息对公众而言,已经近乎“降价疲劳”,难以激起快感。因为此前的20次药品降价,并未取得良好效果,有些药品还越降越贵。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刚刚发布的《社会蓝皮书》中,“看病难、看病贵”被民众排在第一位就是最好的注脚。

      药品降价为什么降不下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药品降价并非一个独立的过程,这与我国医药管理格局的分配有关。根据职能划分,发改委负责药价的调控,卫生部分管医院,药监局分管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这种权力分配本身就决定了,药品降价需要三个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但是,在药品降价过程中,始终是发改委唱独角戏,三个部门之间不仅未能密切协作,部门利益的身影也时常浮现出来。

      先说药监部门。仅2004一年,药监局便受理了10009种新药报批,而同期美国药监局只受理新药报批148种。数量如此之大的新药申请,存在着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一些药监局高官相继落网即是明证。发改委前脚降价,那些药品后脚就可能出现在新药申请目录中,改头换面以更高的价格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药品降价的努力。

      接着说卫生部门。医院与卫生主管部门的关系乃是众所周知,药品降价会直接减少医院的收益。因而,只要哪种药品被列入降价目录,很快就会在医疗机构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代之以高价药品。离奇的是,药品降价接连搞了20次,对于药品消失现象,有关部门始终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这难道不蹊跷吗?

      再说发改委。发改委作为降价的主导者,在降价之初,它被民众寄予了厚望,然而,它似乎一直在埋头于降价,而对降价效果未能作出准确的评估。换句话说,发改委似乎更关心药品降价本身而非降价效果。

      事实上,发改委无疑是连续20次药品降价的最大赢家:2000年以前,纳入政府定价的品种只是少数临床应用较多的常用药品,约200种。但是,随着一次又一次降价,发改委不断修订政府制定价格的药品目录。修订后的新目录品种数量,由原来的1500种左右扩大至2400种左右,约占药品总数量的20%,但市场份额则高达60%。

      通过降价,发改委不动声色地实现了权力的扩张。可以说,降价让三个互不协调的部门,或多或少都有所收益,这正是药品降价有时越降价越高的原因之一。

      从根源上来看,药品降价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与政府未能承担相应责任密切相关。发改委所主导的药品降价,是一种成本转嫁过程,即由药品生产厂家承担几乎全部降价成本,如果生产厂家无力或不愿承担成本,就会停止被列入降价目录的药品生产,或者跑到药监部门去“美容”变成新药。而同样实施药品降价政策的日本,则由医疗保险公司补偿药品费用,政府、医疗保险公司与药品生产企业一起分担降价的成本,确保药品降价取得实效。

      因而,要使药品降价取得效果,政府必须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单方面由药品生产厂家来承担全部降价。

      药品降价的次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果。不顾效果只顾埋头降价,乃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