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证券
  • 6:金融
  • 7:时事
  • 8:时事·天下
  • 9:上市公司
  • 10:产业·公司
  • 11:专栏
  • 13:专版
  • 14:专版
  • 15:信息大全
  • 16:信息大全
  • 17:专版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2006 年 12 月 3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1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1版:专栏
    从韩国新都名 说到重构龙
    要廉洁官员 更要廉价政府
    老爸攻电子 儿女学医考律师
    超低价旅游的双重扭曲
    “到底是谁在统治英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到底是谁在统治英国?”
    2006年12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丹红
      ◎陈丹红    

      自由撰稿人,旅居美、英10余年

      ——— 英伦手记之七

      老友问我:据说当今英国 “蓝领”、“工人阶级”非常吃香,何以如此?那时我初抵伦敦,想当然地回答说:现在不正是蓝领出身的“工党”当权吗?工党领袖布莱尔已连任了两届首相(至今已第三任),狐假虎威嘛。

      如今想起当初的回答,实在只是蜻蜓点水。英国是个复杂、有趣的“对立统一”体,很难“非此即彼”而论。君不见,这厢的皇家贵族依然故我,那边的民主竞选政党交替;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此起彼伏,为“劳动阶级”壮大队伍,也为“社会主义”埋下伏笔。

      当然,英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知是泛经济化的,指的是一种以中下阶层人民福祉为重的国家福利机制,与中国人、美国人泛政治化的“社会主义”有较大差别。正因如此,英国人很少将 “社会主义”、“共产党”视作洪水猛兽,反而宽厚地给予自由空间。而英国共产党本身也趋向温和,时不时与工会、工党甚至保守党合作,参加选举,有的党员被选作国会议员。

      不知是英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土壤,还是马克思、恩科斯的前世功德,反正社会主义一直与英伦三岛发生着很深的纠葛。在经历了撒切尔主义和布莱尔“新工党”政策后,这种色彩黯淡了下来。

      十八世纪末肇端的工业革命,以劳动密集型为开端。一方面,是初期资本主义的残酷和贪婪,另一方面,是被剥削、生活贫困的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1844年,来英国曼切斯特照料父亲棉花厂生意的恩格斯为这里的境况所震惊,写下著名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无疑,当时英国的社会是发端社会主义的温床。

      十九世纪中到二十世纪中,英国工业革命在走向顶端后,开始下坡,社会贫富差别扩大、劳资关系紧张,自由罢工连续不断,有组织的大规模罢工出现了,各种大小工会更如雨后春笋。1868年,一个将全英各重要工会联合起来的“工会大会”(Trade Union Congress)组织宣告成立,它的社会主义倾向几乎与生俱来。通过参选、进入国会,工会对政府立法和决策的影响甚大,成为英国政治舞台上一股特殊的力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总人口约为5000万,而“工会大会”拥有会员便达1200多万人,它的领导人随意进出“唐宁街十号”,和首相大臣们喝啤酒、嚼三明治、谈国事。1974年,保守党领袖希思首相在继任大选演讲中忍不住问道:“到底是谁在统治英国?”(工会?还是政府?)最后,他败给了工会背景的工党候选人。

      英国工会呼风唤雨的大能足以安慰马克思、恩格斯的在天之灵,也让我这个旅居英国的外人跌破眼镜。2003年冬,一场消防队员大罢工波及全英,工会要求加薪40%,政府只给4%,谈判屡屡不成,原定48小时的罢工延之又延。那几天外出,四处可见消防站外的罢工横幅,消防队员们围着特别点燃的篝火,喝着咖啡取暖,吸引公众注意。晚上回家见BBC电视台新闻播报一场邻里大火,消防队因罢工见火不救,首相布莱尔紧急调动军队出动灭火。2004年圣诞节前的一个星期,伦敦市政府向市民发出警告,地铁工会要在节日期间发动罢工。工会提早一天宣布圣诞前夕傍晚六点开始罢工。那天下午3点,伦敦地铁站已被提早下班的人潮堵塞。巴士稀缺,出租车供不应求,我先生加入了不断增长的白领行人行列,步行四个站到了滑铁卢总站回家。他说,周围的英国人抱怨的只是“工会选错了日子”,对罢工本身却熟视无睹、满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