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信息披露
  • 4:观点·评论
  • 5:证券
  • 6:时事·国内
  • 7:专版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上证研究院
  • 12:上证研究院
  • 13:上证研究院
  • 14:上证研究院
  • 15:研究报告
  • 16:专栏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产权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C1:基金周刊
  • C2:互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投资基金
  • C6:海外
  • C7:数据
  • C8:人物
  • C9:钱沿周刊
  • C10:钱沿周刊·热点
  • C11:钱沿周刊·专家
  • C12:钱沿周刊·广角
  • C13:艺术财经
  • C14:艺术财经
  • C15:艺术财经
  • C16:艺术财经
  •  
      2007 年 1 月 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2版:上市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2版:上市公司
    沈阳机床预计将每年返税4000万
    南京数字电视收费标准出台 中信国安称对公司有利
    陕西金叶 延期召开股东会
    柳化股份 项目试车成功
    莲花味精“轻装上阵”进入股改
    上市公司成兵团经济发展生力军
    新华百货十年亲历“小城大店”
    S明星电股改对价10股可获2股
    中国玻纤牵手弘毅投资加速扩张
    广州国光 签订长期合同
    “做大”后 中储股份新目标直指“做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华百货十年亲历“小城大店”
    2007年01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王原

      

      营业收入从7000万增长至18亿,总资产从6000万增长至13亿,净利润从500多万增至4000万左右。1996年上市至今,新华百货从一个毫不重要的“小角色”上升为全国闻名的“狠角色”,百货类上市公司中,其主营业务收入列全国第十,净资产收益率列全国第三,各项指标则雄居西北第一。

      现实基础是,新华百货所在的银川市,年GDP只有区区的280多亿元,社会零售品总额仅有80亿元,均属西北地区最小的省会经济。面对这一切,董事长徐鸣凤坦然地表示:“是挥之不去的危机意识促使我们十年来一直警惕地观望着四周。”这种警惕直接催生了新华百货独特的“卡位意识”,使其在高度分散的百货业里,几乎垄断了银川市场。

      初尝胜绩

      1996年上市的新华百货,一直依靠着自身积累在银川“节衣缩食”地经营新华百货大楼,但由于区域经济的弱势特点,95%的店内商品都属于外埠商品。对零售企业而言,这种致命短板,早让新华百货坐卧不安。而进入门槛较低的百货同业,很快就令新华百货感到了如芒在背的压力。

      点燃这把火的是与其隔街相望的银川新华购物中心。

      当年,二者的关系已是水火不容,甚至员工间的关系都高度对立。是打得头破血流还是换位思考?讨论的结果是:“即使我们此次打败了‘街坊’,也非常难确保不会有新的对手参战。而告诫潜在对手的最有效办法就是令人知晓,与其以高昂代价与新华百货正面竞争,不如避其锋芒。”于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徐鸣凤以上市募集资金直接并购购物中心,重新厘定了二者的市场定位,一举化解了低层次混战的危机。

      而更大的收益是,这种实际上的“卡位行动”震撼了那些意图分羹者,使10年后最为核心的“新华商圈”渐成新华百货“独享之地”。

      超市之战

      新华百货常久以来,都经受着强大的外力考验,或有2001年入世时商贸业普遍对“外资狼”的焦虑,又有独特的惧怕内资的情结,“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实在太弱小,外资商贸的三年过渡期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光是内资巨头,就足以要了新华百货的命。”

      徐鸣凤董事长在2001年第二次被迫使出了卡位招式,这一次的对手是主营现代连锁超市北京某知名国企。

      作为中国一流的商业领袖,该国企准备在银川创办首家现代超市的消息极大地刺激了新华百货“敏感的神经”,因为当时银川还没有一家超市,干了二十年商业的徐鸣凤本人也不清楚“现代化超市”的准确意味。同样是出于天然的抗争意识,新华百货管理层齐集上海,3个月内彻底摸熟了外资卖场的运营规律,其“假扮顾客的摸底行为甚至引发了外资商场的怀疑”。但正是如此,数月后新华百货一群人硬是把 “洋超市”原封不动地搬到了银川,而且成功抢在对手超市之前开门迎客。

      这一次,新华百货真正轰动了银川商贸业,新华超市的营业额在开业十多天内,都保持着每天100万的销售,连超市的铝合金门都被顾客挤断了3次。相应之下,后来者再也没能引起如此效应。

      下注东方红

      事实上,对新华百货“强势卡位”形成最大挑战的,来源于2005年的东方红广场。

      当听闻有“时尚百货巨头”瞄上了这块位于新华百货商店相距30米的黄金地段之后,新华百货就进入了一次痛苦的决择:这是新华商圈最后一块“拿得出手的资源”,品牌号召力强大的对手一旦进入,年轻消费群体势必大量分流;但这同样是一块代价高昂的赌注,年租金水平接近3000万元,与上市公司年净利润几近持平,而且进入之后还会分流自家客源。租与不租,成了2005年新华百货最头痛的问题。

      最终,董事会一致认为:“与其让别人弄得自己浑身不舒服,还不如自己一统江湖。”于是,新华百货果断出手,阻断了外来势力对新华商圈的染指意图。对此,外界评价说:也许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睡的传统思维起了作用,但实际上,新华百货此次押宝可谓押出了黄金10年的太平期。因为占有主导商圈的控制权之后,收益会逐年显现。事实上,徐鸣凤已经确认了此次关键卡位的成功所在:经过科学合规的错位经营,2006年1月开业的东方红广场,必将成为上市公司相当重要的利润来源,而且新华商圈已完全是新华百货的“势力范围”,谁来参战都要付出惨重代价。以至后来觊觎者感慨,新华百货此招,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成功地确保了其利润水平及市场份额。

      其实,精彩的卡位战略在新华百货还有几番案例。前者有上市公司并购东桥家电,抢在国美、大中等电器加盟商“叫座”之前,整合旗下所有卖场电器资源。后者则有积极收购夏进乳业,抢在全国强势品牌突击宁夏之前,布局“宁夏根据地”。最终,家电与乳业,新华百货都保证了宁夏市场的第一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