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信息披露
  • 4:观点·评论
  • 5:证券
  • 6:时事·国内
  • 7:专版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上证研究院
  • 12:上证研究院
  • 13:上证研究院
  • 14:上证研究院
  • 15:研究报告
  • 16:专栏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产权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C1:基金周刊
  • C2:互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投资基金
  • C6:海外
  • C7:数据
  • C8:人物
  • C9:钱沿周刊
  • C10:钱沿周刊·热点
  • C11:钱沿周刊·专家
  • C12:钱沿周刊·广角
  • C13:艺术财经
  • C14:艺术财经
  • C15:艺术财经
  • C16:艺术财经
  •  
      2007 年 1 月 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4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4版:上证研究院
    伍柏麟:在人生起伏中别裁政治经济学
    ■多声道
    从圣诞购物潮 看年节消费热
    刘大中的不凡与不幸
    企业团队智商陷入低谷 受伤的会是谁
    央企要成为健康股市的推动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企业团队智商陷入低谷 受伤的会是谁
    2007年01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钟国兴

      

      “团队智商”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关注。搜索网络,一些网民对于诸如“诸葛亮团队智商过低”的问题非常感兴趣,一股从团队智商角度重评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潮流正在涌动。

      在我看来,股票投资人更应该关注企业的团队智商。因为一个企业团队智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基业长青还是会像肥皂泡一样突然破灭,而这正是股民的利益所在。某些企业圈了钱,实际上它的团队智商不能保证支配好这样巨额资金,最后股民就成为了受害者。

      所谓团队智商,就是一个团队中能够释放出来的智力,在相互抵消之后,同该团队人数的比值。有的企业领导人个人智商很高,团队智商却很低,因为他没有给别人的智力释放提供空间。就像刘备———诸葛亮的团队,尽管诸葛亮智商高,但整体上智商却很低;曹操的团队能够发挥许多智囊人物的作用,因此智商就很高。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创业初期团队智商往往比较高。因为创业的老板大多平民出身,在创业尚未成功时,不会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能够听取不同意见;而且他们大多数靠亲朋好友同甘共苦奋斗,有事只能共同商量,群策群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团队智商较高,并不是靠制度,而是靠感情来维持的,因此这种团队智商无法持久保障。

      一个企业一旦创业成功,就会走向正规化,同时建设企业文化。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强化、甚至神化领导人的权威,从而逐步造成一言堂。

      大多数领导人往往在成功之后感觉良好,甚至逐渐认为自己确实生来与众不同,因此喜欢别人吹捧,喜欢装腔作势,好大喜功,说一不二。而原来一起创业的某些人、亲戚朋友、身边的小人以及少数文人,则会非常热衷强化领导人权威和神化领导人,因为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利益。

      这些因素导致企业的团队智商进一步降低,从而滑入团队智商低谷。其实,这种低谷现象实际上并不只存在于企业之中,在各种组织中都存在,包括政治组织甚至家庭。

      陷入团队智商低谷的企业可能表面看来红红火火,领导人频频在各种媒体上露面,甚至造出一整套的管理理论和“哲学”,还有可能出个人《语录》。他们在投资上喜欢惊天动地的“大手笔”,喜欢大笔贷款、多元投资,四面出击,平时喜欢只和“高层次人”打交道,做“高层次”的事。但这种人掌门的企业如果上市,往往是网民热投的对象,因为股民很容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坦率地说,在中国企业上演过的无数大起大落悲喜剧的背后,就是团队智商过低,走不出团队智商低谷阶段。许多企业垮台之后,企业家总要感叹说:在企业里他们把我当作神,听不到不同的声音。

      也许有人说,历史上不也有许多个人独断甚至在管理上远离人性化的企业生存得比较好的吗?不错,的确有,但是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这种企业在大工业时代相对多一些,现在越来越难以生存;第二,总体来说,这种企业长寿的比例很小。因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中,市场因素非常复杂、不断变化,充满挑战,一个企业家无论如何有经验、智商如何高,凭一个人拍脑袋决策,都不可能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只有集中大家的智慧,才可能不断走向成功。但是,被高度权威化和神化的高高在上的企业家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是、盲目自信,因此即使这会取得一系列成功,但是所有的成功都会为将来一个大的决策失败埋下伏笔,而且他们不走到这一步就不会止步。

      在股票投资市场上,一定要警惕这样的企业。投资一个企业,一定要看它的团队智商有多高。

      在当今世界上,打造高智商团队成了一种大趋势。韦尔奇在通用电气为什么能够获得巨大成功?因为他通过“无边界组织”、“通力合作计划”、“产品创新小组”,把通用电气打造成了高智商团队。苹果、微软、google为什么能够不断走向成功?李开复博士在回顾他所工作过这几家企业的经历后认为,那些大公司的成功就在于高团队智商及由此而带来的团队活力。

      很遗憾,中国很少有股民在投资时会去关注一个企业的团队智商,相反却容易被企业家神化了的“奇迹”和英雄式的人格所蛊惑,其实,这个企业可能正在落入低团队智商陷阱,而这,也是投资者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