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学研究者告诉我们,刚性的政策更容易被遵守,因为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刚性规则,能够成为一种令人敬畏的强制性力量,制约和规范人的行为。相反,柔化的政策和制度,则容易失去强制力量。
房市调控正面临着这一问题,由于刚性政策逐渐柔化,房市调控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两次调控至今未能产生期望中的效果,就根源于此。
二次房地产市场调控,最大的亮点是九部委出台的“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要占开发总面积的70%”的细则,这一规定由于被高度量化,几乎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显得极为刚性。它也因此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心腹大患,因为政策一旦被严格执行,房产的投机投资功能将被淡化,居住功能将逐渐回归,住房有望成为大众消费品,房价必然会下降。
刚性政策立即显出其威力。西安、大连、深圳等地出台细则,明确 “90平方米70%”按项目计算。开发商们也在忙着修改原有的设计方案。一时间,各地房价显出疲弱的一面。但是,这一刚性规定,因为建设部的一个补丁而柔化。建设部下发的《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规定,70%比例要求适用于各城市年度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总面积。70%一旦置于整个城市大背景下,就从刚性变成了柔性。
90平方米这一刚性规定,面临着同样的命运。1月9日,建设部网站公布的《90平方米以下住宅设计要点》(征求意见稿)透露,小户型面积标准有所放宽,最高可达90平方米的1.19倍,约107平方米。尽管建设部随后又将此意见紧急废止,其透露出的信息依然耐人寻味,建设部之前何以忽略了该意见稿“不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和建设部文件要求”这一至关重要因素?
其实,早在70%的刚性规定被柔化的同时,90平方米的刚性特性就已经动摇。因为刚性政策的柔化,等于挖了房市调控的墙角。事实正是如此。去年11月28日,北京市建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海淀区除中关村外,其余8个监测点套均面积均在150平方米左右,有的超过200平方米。
刚性政策的柔化,削弱了整个房市调控政策的力量,房价继续上涨乃是顺理成章。在这一过程中,建设部成为最大赢家。虽然十五条细则为九部委联合制定,补丁却是建设部一家签发的,建设部因此强化了自己在房市中的话语权,但政府的公信力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刚性政策的柔化还表现在法律上。法律是最具有刚性的规则,然而,在具体执行中却被柔化。比如,早在1994年7月,《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就已经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满两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是,许多地方政府对法律的这一刚性置之不理,导致大量土地被囤积。
既得利益集团从来不缺钻政策、法律空子的悟性和胆量,刚性政策和刚性法律的柔化,正好敞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如果调控政策的刚性原则无法得到保障,房市调控就难以走出尴尬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