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广告
  • 4:要闻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公司巡礼
  • 8:观点·评论
  • 9:证券
  • 10:金融
  • 11:时事·国内
  • 12:时事·海外
  • 13:上证研究院
  • 14:上证研究院
  • 15:上证研究院
  • 16: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C1:基金周刊
  • C2:互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投资基金
  • C6:海外
  • C7:数据
  • C8:人物
  • C9:艺术财经
  • C10:艺术财经
  • C11:艺术财经
  • C12:艺术财经
  • C13:钱沿周刊·专家
  • C14:钱沿周刊·热点
  • C15:钱沿周刊·专家
  • C16:钱沿周刊
  •  
      2007 年 1 月 1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产业·公司
    新能源产业基金期待年内诞生
    张跃当选石油业商会代理会长
    海尔印度开设公司遇政策壁垒
    实达有偿服务 认可度逐渐提高
    香港美联集团转战内地二手房业务
    太古地产计划118亿港元投资内地
    富豪酒店重推REIT时间仍未定
    紫金矿业海外探寻镍矿资源
    煤炭合同虚报考验铁道部智慧
    巨大需求催热中国地勘产业
    全球液晶显示器 今年销量预增两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巨大需求催热中国地勘产业
    2007年01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2006年全球地勘投资达70多亿美元 资料图
      □本报记者 于祥明

      

      国土资源部地勘司负责人日前表示,全球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仍然巨大,在这种条件下,地质勘查整体态势强劲。与此同时,我国地质勘查单位改革力度加大,融入市场步伐加快,新地勘经济格局渐渐浮出水面。

      地勘经济强劲增长

      “地勘投资在大量增加,国内资源前景广阔,地勘单位有用武之地。”国土资源部地勘司钟自然认为,地勘作为矿业经济的上游板块,增长势头仍然强劲,发展空间巨大。

      他认为,中国地质走出低谷的态势是国际性的。中国与国际勘查经济投资相比,基本同步,略有滞后。

      钟自然表示,2002年全球地勘投资处于谷底,只有20多亿美元。此后,随着矿产品价格上涨,中国地质勘查投资总量也从谷底随之上涨。数据统计显示,2005年,全球地勘投资达52亿美元,接近1997年的波峰(当年全球固体矿产投资57亿美元)。

      “2006年,全球地勘总投入又比2005年增长20多亿美元,单从固体矿产投资总量上就可见一斑。”钟自然说。而且,固体矿产投资仅仅是其中一部分,油气资源的勘查投资要多得多。据了解,仅2005年我国总投资就达约380亿元。

      “地勘板块作为矿业经济的重要方面,与开采、冶炼、贸易并驾齐驱的四大产业格局局面越来越显著。”江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局长王小烈说。

      矿产投资主体多元化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地质勘查投资力度的“十五”期间,社会类地勘资金投资却第一次超过了政府投资。”钟自然坦言,固体矿产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愈来愈显著。

      据了解,2000年,社会类地勘投资仅占整个整体投资的30%。2005年,社会投资却占到70%,政府财政投资只占30%。其中山东、云南等省社会投资占其省固体矿产投资的80%以上。

      “投资比例变化的同时,地勘市场主体也在发展壮大。”钟自然归纳总结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国有矿山企业,由下游企业向上游发展,从开采向勘查发展,形成勘探开采一条龙。第二类是国有地勘单位向下游发展,向矿业企业发展。第三类,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各种形式与矿业企业、地勘单位合作。

      钟自然认为,受历史原因影响,地勘单位的历史包袱很重,为此中央政府一段时间内会给地勘单位打“保护伞”。然而,“保护伞不可能永远打下去。地勘板块作为矿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化是大趋势。”他说。

      “目前我们正考虑借助资本运作公司的力量,将手中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的‘蛋糕’做大。”王小烈向上海证券报说。

      据了解,云南地勘单位、冶金地勘总局、江西地勘单位等正积极向下游发展,步入市场之中。

      地勘新技术越发重要

      一位矿业专家向记者表示,在全世界矿产品巨大的需求量面前,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哪家企业第一手掌握资源,哪家企业就迅速发展。因此,如果在地勘方面有重大发现,某些企业有可能会迅速壮大。

      “特别是近几年技术发展很快,过后的几年发展更快,技术的发展对地勘影响巨大。例如,紫金矿业遇到紫金山金矿,一个只有5吨的金矿‘变成’了一个300吨金矿。”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原地矿部地质勘查司司长曾绍金说。

      紫金矿业恰恰是地勘经济的例子。据了解,目前在中国单体矿山中黄金产量最大的紫金山金矿在当时只被评价为一个中小型矿床。从1984年至1994年,国家投入6000多万元对紫金山金铜矿进行历时11年的地质勘查后,国家经贸委黄金管理局批准紫金山金矿的表内工业储量仅为5.45吨,平均品味是4.24克/吨,开采价值并不高。然而,技术出身、现为紫金矿业董事长的陈景河,运用新的工艺路线和评价技术断定在现有市场价格和矿山技术条件下,紫金山金矿可利用的金矿储量达200吨以上,达到超大型规模。事实证明陈景河的判断正确,紫金矿业也由此成为矿业的一匹“黑马”。

      “我们已经尝到了地勘的甜头,每年都按计划在此方面的投入。”紫金矿业副董事长蓝福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