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广告
  • 4:要闻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公司巡礼
  • 8:观点·评论
  • 9:证券
  • 10:金融
  • 11:时事·国内
  • 12:时事·海外
  • 13:上证研究院
  • 14:上证研究院
  • 15:上证研究院
  • 16: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C1:基金周刊
  • C2:互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投资基金
  • C6:海外
  • C7:数据
  • C8:人物
  • C9:艺术财经
  • C10:艺术财经
  • C11:艺术财经
  • C12:艺术财经
  • C13:钱沿周刊·专家
  • C14:钱沿周刊·热点
  • C15:钱沿周刊·专家
  • C16:钱沿周刊
  •  
      2007 年 1 月 1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6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6版:上证研究院
    拉泽尔竞赛理论造了一座人事经济学新大厦
    ■多声道
    大部分欧美人 退休后仍保留贷款
    “结构主义”成就了发展经济学
    民企三种“原罪”需细辨 岂可一锅煮
    人民币汇率弹性会扩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拉泽尔竞赛理论造了一座人事经济学新大厦
    2007年01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史晨昱

      

      爱德华·拉泽尔(Edward P.Lazear)在美国政坛引人关注,始于去年2月布什总统的一纸任状:出任伯南克履新联储主席后空缺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CEA)主席之职。此前拉泽尔是布什税制改革小组的成员。这期间的出色工作使他赢得了行政部门的信任。

      这个大耳、大嘴、光头的大个,外表酷似典型的西部牛仔,实为满腹经纶的大经济学者。了解他的经济学家,无论政党派系如何,都激赏其精力充沛、睿智、稳健、果断;不空谈,立足真实世界的分析。

      创立于1946年的CEA,主要职责是向总统及高级官员提供国家经济政策建议,只是近年来CEA在政策制定中的影响力已今非昔比。一些学者将其归因为里根时期的CEA主席费尔德斯坦。因为费氏屡次公开质疑白宫经济政策目标,结果使CEA受到此后历任总统的排挤。极具象征性的,是原来紧挨白宫办公的CEA已搬到数个街区以外了。不过,即使这样,CEA仍在美国国内经济政策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拉泽尔的赴任沿袭了该委员会吸收学界精英的传统。

      全球顶尖商学院中有一门“人事经济学”(Personnel Economics)的核心课程。拉泽尔是该领域的奠基人和学术领袖。1948年出生的拉泽尔,成长于加利福尼亚的洛斯拉图斯。早年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971年获硕士学位,后到哈佛大学深造,1974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哈佛毕业后,他在芝加哥大学执教,并一直在判定美国经济周期的权威机构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担任研究员。1992年起他转任斯坦福大学,与时任商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的斯宾塞(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成为至交。早在芝大商学院任教时,他发现,学院的MBA们对传统劳动经济学的主题,如劳力供需、工会、失业等,既没有兴趣,又斥之为无用。而在他看来,恰恰是经济学提供了严格的以及在许多情况下比社会学和心理学方法更好的思考人力资源问题的方法,尤其是在人事管理制度设计上。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不完全合同等前沿理论提供了非常好的分析工具。他运用经济学方法来理解企业内部的运作管理,不仅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也深化了管理学的直觉与描述。

      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工人的工资由其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决定。然而,完全竞争的假设受到了市场经验的强有力挑战。拉泽尔重新考察了工资的决定问题,主要是工资与激励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多种激励方案。在产出易于考核的前提下,实行计件工资具有激励员工和筛选员工的作用。当产出不容易考核,或者可以考核但考核成本很高,企业有必要监督投入过程,根据员工的时间投入来定义报酬。选择计件工资还是计时工资实际上就是在激励和监督之间选择,在这一选择中要权衡的基本要素是考核成本和监督成本。

      但如果产出不易考核、过程也不易监督,又如何促使员工努力呢?比如,现在有个研究项目,风险很大,能否开发成功很难说,因此难以用产出来衡量员工是否努力;而项目完成的时间也无法预定,这意味着如果采取计时工资则可能导致研究人员磨洋工。此时,一种可选的激励机制是竞赛:设置一笔奖金,在竞赛中获胜的员工可以得到奖金。这样,企业无需监督员工的努力。工作竞赛可以通过竞争压力以及与竞争压力相联系的报酬,以激励那些行为不可观察和正常的成果出现时间难以估计的员工。如在基金产业里,年度定期绩效评比结果与基金经理人的收益水平、未来升迁等高度相关,驱使基金经理人为排名而战。在竞赛理论中,合理设置奖金的差距很重要。差距太小,难以形成足够的激励;差距太大,又可能产生对赢取奖励行为的过度激励,或者团队的合作行为将被竞争行为取代。拉泽尔认为,报酬不平等(差距)的最优程度取决于企业希望激励的行为类型以及监督绩效的能力。在个人的绩效容易考核、个人难以影响他人绩效、团队合作不重要、希望员工分担风险等情况下,采取不平等的报酬是有好处的;反之,则采取平等的报酬结构将是有利的。

      竞赛理论为考察企业内的晋升激励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与既定晋升相联系的工资增长幅度,会影响到位于该工作等级以下的员工的积极性;只要晋升的结果尚未明晰,员工就有动力为获得晋升而努力工作。晋升固然可以激励员工,但若一名员工自知今后晋升无望而变得消极时,该怎样去激励他变得积极呢? 拉泽尔的办法是延期报酬理论:倘若企业在员工的职业初期支付低于其边际产出的工资,而在员工的职业后期支付高于其边际产出的工资,那么这种陡峭的年龄———工资剖面曲线就可能起到积极激励效果。

      拉泽尔保持着广阔的研究领域。1995年他出版了《人事管理经济学》。该书几乎囊括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重要问题———雇员招募、报酬结构、人力资本、流动、信号、晋升、激励、团队、福利、考评、授权等,标志着这一领域已经基本建立起系统的理论体系。拉泽尔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开山鼻祖,在西方学界被誉为“管理经济学之父”。

      虽然也有批评人士质疑拉泽尔缺乏经济实践,不过是一位从学校到研究所的秀才,但拉泽尔的新任命还是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期待。有一点是公认的,拉泽尔在理论上将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成功嫁接,此刻他正将经济学理论付诸到管理决策的实践中。

      (作者供职于中国银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