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商进入国内市场的时间看,主要集中在1997年后。从目前看,外资进入国内零售业市场有以下三大主要特点:
第一,外商已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据统计,世界排名前五十名的零售业集团,目前大多已进入我国,并凭借着雄厚实力和市场战略,基本完成了对整个内地市场的战略布局,其中有的已进入快速扩张期。从单店到连锁、从中方控股到外方控股、从零售到批发、从沿海到内地,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地盘”不断扩大。这体现在:
一是外商独资企业明显增加,市场份额扩大。2005年新批准的外资商业企业中,独资项目605家,占60%左右。外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有所提高,销售规模总额1439亿元,占百强总销售规模的20%。如果包括中外合资、合作、境外上市、国外资金注入内资企业等销售总额2619亿元,占连锁百强总销售规模的37%。
二是外商专注主力业态。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目前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卖场业态,以大卖场为主的10家外资企业店铺数为475家,占总店数的1.6%,但实现销售额937亿元,占总销售额的23%。
三是保持平稳发展。在前30名零售企业中,2005年外资企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3%,与2004年增幅相同;其它企业增长32%,较上年增长下降14个百分点;从门店增长情况看,2005年外资企业增长22%,较上年增速下降3个百分点,其它企业为26%,下降6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发展基本平稳。
四是优化战略布局。2005年10家以大型超市为主要业态的外资企业共新增大型超市120家,以北京为中心,向东北、西北延伸;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西南延伸;在中部,沿长江一线延伸。
第二,以最具成长性的业态为主导,多方位发展,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外资企业进入内地,以雄厚的资金投向那些最具有成长前景的零售业态,如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会员店,便利店,超大型购物中心,商品批发集散中心和标准化食品超市等,以便迅速抢滩夺取领地。据商务部统计,外资大型综合超市已占我国同类企业数的23%以上。外资企业经营商品的范围,也由少数类别扩展到家居、建材和家用电器类商品等多个市场领域。
第三,地域扩张呈现从南向北、从东向西的发展格局。九十年代初期,外资批发零售企业进入内地,首先从南部城市开始。其后,由于东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机会多、购买力强,逐步成为外资竞争的焦点。近几年来,外资批发零售企业又开始以沿海为中心,“北伐”、“西进”,逐步向内地各大城市渗透。如沃尔玛计划在中国内地20个城市开设60家店,销售额将达到180亿元。
第四,落地生根,积极推进企业本土化。外商为了在中国内地 “安家立业”和“生根开花”,近年来都在采购、人才、促销等环节的本土化上大作文章。几乎所有的外资企业都积极发展与国内大型知名厂商的供销关系,加快实现销售商品的国产化。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万客隆、吉之岛等企业经营的国货已占总商品数的80%以上。为了充分利用国内质优价廉的劳动力,尽快融入当地的消费社会,外资企业还以鲜明的企业文化、优厚的待遇与大量培训、晋升机会,来吸引所在地高学历人才和国企业务骨干加盟,实现员工的本土化。许多外资企业,在打出外国品牌的同时,越来越“青睐”中国的民族文化,不少洋超市都不约而同地在促销创意中融入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分布
企业名称 总部地址 店铺数 主要分布城市
沃尔玛 美国 38 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天津、济南、青岛、南京、南昌、长沙、福州、厦门、昆明、深圳、东莞、汕头等
家乐福 法国 44 上海、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重庆、武汉、南京、宁波、无锡、青岛、珠海、东莞、新疆等
麦德龙 德国 20 上海、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宁波、无锡、福州等
普尔斯马特 美国 34 北京、天津、昆明、成都、沈阳、哈尔滨、新疆、中山等
万客隆 荷兰 5 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等
太平洋百货 台湾地区 9 上海、成都、重庆、大连、北京等
百盛购物中心 马来西亚 37 北京、上海、大连、无锡、青岛、重庆、成都、西安、扬州、贵州、兰州、沈阳、淄博、绵阳、呼和浩特、合肥、太原、鞍山、乌鲁木齐、德阳、长沙、潍坊、长春、天津等
百安居 英国 18 上海、苏州、昆明、深圳、杭州、青岛、武汉、广州、北京等
(截至2004年6月2日)
资料来源:各公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