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广告
  • 4:要闻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公司巡礼
  • 8:观点·评论
  • 9:证券
  • 10:金融
  • 11:时事·国内
  • 12:时事·海外
  • 13:上证研究院
  • 14:上证研究院
  • 15:上证研究院
  • 16: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C1:基金周刊
  • C2:互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投资基金
  • C6:海外
  • C7:数据
  • C8:人物
  • C9:艺术财经
  • C10:艺术财经
  • C11:艺术财经
  • C12:艺术财经
  • C13:钱沿周刊·专家
  • C14:钱沿周刊·热点
  • C15:钱沿周刊·专家
  • C16:钱沿周刊
  •  
      2007 年 1 月 1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3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3版:上证研究院
    中国需要的是一轮长期健康牛市
    ■看点
    ■编余
    中国经济未来的可能走向与政策操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经济未来的可能走向与政策操作
    2007年01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 张曙光

      目前,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2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了13%。在中国探索以新的方式寻求发展之际,其经济走向如何,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内外热议的中心。对此,做一点分析性推测,是有意义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入世五年来,中国已深深卷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中国的贸易总额已超过1.7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占全球贸易的12%左右。另据统计,到去年8月,中国累计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57.9万家,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596亿美元。中国与世界经济已息息相关。世界经济走势对中国会有很大影响。这是人们观察中国经济走势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有人说,目前的世界经济严重失衡,此说不虚。但更恰当的说法可能是,总体来看,目前的世界经济是均衡的,但这是一种严重失衡基础上的均衡,一种立于刀刃上的非常脆弱的均衡,这种均衡很容易遭到破坏。

      因为,中国经济是失衡的,集中表现为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的持续积累;美国经济也是失衡的,表现为经常项目逆差和财政赤字的大量和快速增加。美国的逆差和赤字与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盈余以及石油美元的流入大体相当,构成了世界经济均衡的脆弱基础。

      尽管世界经济均衡的基础非常脆弱,但均衡的破坏对谁都没有好处,只是损失大小的分布不同而已。因此,世界各主要国家都不愿意看到均衡局面的破坏,彼此之间也在不断地沟通和合作,并在不同程度上进行政策调整,以继续维持这种脆弱的均衡。中国在经贸政策上进行的调整,就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

      然而,世界经济的这种局面并非自今日开始,它已经运行了很长一段时间。这种局面曾支持了近几年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它在调整中的持续运行还会支持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根据世界各大机构的预测,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明显趋缓,再加上国内的紧缩调整,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也会低于上年。这已基本成为共识。但对于将来会是怎样的结果,分歧就比较明显,甚至相当大。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又好又快,把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了8%,这可能是最低的,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预测则是10.1%,也许是最高的。因为消费的增长是相对稳定的,所预测的差异取决于贸易和投资的变化。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投资和贸易。

      从贸易来看,商务部预测将增长15%左右,看低的大有人在,有人认为,出口只能增长10%多一点。就像2006年年初一样,也有机构预测,出口增长率会降到15%,进口增长率会超过40%,贸易开始出现逆差。笔者当即提出异议,认为进出口的增长可能达到20-25%,顺差有可能达到1250亿美元。结果是大概在20%和27%左右,贸易顺差或达1750亿美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或达30%左右。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趋缓,外部需求减少,国内政策和结构调整的实施,今年中国的贸易增长也会减慢,但仍然会超过15%,达到20%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按此估计,贸易顺差将分别为1932-2016亿美元和1535-2414亿美元,其均值为1974亿美元。可见,贸易顺差的增长减缓,但绝对额仍大于上年,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大大减小。

      既然贸易顺差将达2000亿美元,在汇率升值预期的情况下,资本账户的流入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这样一来,2007年外汇储备的增加将不会少于3000亿美元,按升值后的汇率计算,被动增加的基础货币投放将会大大超过2万亿元,加上银行系统的货币创造,因而,国内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的现象还会继续。

      这么多的资金和货币不是流向资本市场,就是投向实体经济。虽然2007年的股市将是一个牛市,也容纳不了这么多的资金,更何况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决非福音。所以,2007年的投资增长虽会趋缓,但也不会降到20%以下,有可能在接近25%的区间上运行。

      以上是从投资资金的来源来考察的,如果从投资的收益来考察,投资的激励也是相当强劲的。2006年1-11月,全国工业利润同比增长30.7%,快于第二产业投资的增长(26.9%),说明投资的收益率是提高的。在投资预期看好的情况下,投资增长的大幅度下降是不可能的。除非采取某些过激的紧缩措施。

      如果再考虑到中国经济运行的体制特征,政府间的经济竞争和投资竞争还会继续。在这种竞争中,率先和大幅削减投资者必然是竞争的失败者,而坚持和增加投资者则会赢得经济竞争的胜利,取得经济上的实惠。因为,这样做等于从全国的资源总量中,为本部门和本地区额外多争得了一部分。更何况“十七”大后一批新官员上台,为了政绩也会烧上一把火。

      由于消费的增长比较稳定,且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目前这方面的政策和体制调整也不会立即见到大的成效,而随着贸易增长趋缓,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小,无论是扩大国内需求,还是保持稳定增长,投资的较快增长都是不可避免的选择,不可能减慢太多。否则,中国经济就会出现较大的波动。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既然如此,今年的政策操作还是以稳健为好。好在,随着两税合一法案的通过和赤字规模的缩小,财政政策的预期效应是扩张性的,可以平衡汇率升值的某些紧缩影响;由于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需要紧一些,但是,切忌紧缩过度。如果能够这样,今年保持接近10%的经济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作者系经济学教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