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广告
  • 4:要闻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公司巡礼
  • 8:观点·评论
  • 9:证券
  • 10:金融
  • 11:时事·国内
  • 12:时事·海外
  • 13:上证研究院
  • 14:上证研究院
  • 15:上证研究院
  • 16: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C1:基金周刊
  • C2:互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投资基金
  • C6:海外
  • C7:数据
  • C8:人物
  • C9:艺术财经
  • C10:艺术财经
  • C11:艺术财经
  • C12:艺术财经
  • C13:钱沿周刊·专家
  • C14:钱沿周刊·热点
  • C15:钱沿周刊·专家
  • C16:钱沿周刊
  •  
      2007 年 1 月 1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9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9版:艺术财经
    瞻前顾后, 把脉艺术市场
    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回顾
    充满争议的收藏家萨奇
    2007:拍卖公司将重新洗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瞻前顾后, 把脉艺术市场
    2007年01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艺术市场资深专家陆洁民专访

      □姜长城

      

      陆洁民是个身份“复杂”的人,他既是一个有多年市场经验的独立经纪人、观察和人脉积累,同时也在做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等活动的顾问,1月7日他又在中国台湾新成立的拍卖公司“中诚国际”的首拍中扮演了一下拍卖师的角色,他如何看待市场?

      市场需要多种推力共同支撑

      2006年对于艺术市场来说是个层次丰富的年份,陆洁民认为导致市场负面反应的原因很多:一是市场盘子在利润的刺激下加速膨胀,但是作为市场终端的买家群体却没有相应的成比例的增加,这造成了局部性的落差和供需失衡;第二是有些艺术品的市场价格虚高,炒作的因素过于明显,导致买家利润空间缩水或者根本没有了,这个造成一部分要进入的资金持币观望、踌躇不前;第三是其他投资品类在2006年有了不错的业绩,比如股票和房地产的投资收益在这一年的好成绩,这都牵引一些热钱流向,造成了艺术品市场的相对性贫血;第四是藏家教育不够,搞得很多人是以投机的目的进来的,结果只要市场稍有风吹草动这批人就立刻跑路,造成一种恐慌感。还有一个就是不懂艺术品,在没有人引导教育他的时候他不敢拿大额资金轻易试水。

      基于以上的分析,陆洁民认为教育藏家是画廊、拍卖行、艺术媒体等等需要认真做好的工作,同时自身也要坚守原则,比如拍卖行的主管一定要把好拍品征集和定价关,不要出现不适当的价格导致不应有的后果,那样尤其是在大拍行发生的事情会影响整个市场的信心和买气。

      新势力出现 市场要面临新课题

      随着艺术品类多元化,数码复制版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将要在中国大陆出现和开拓市场,这将对市场是一个新的课题,关于版权的问题,关于限量的问题,关于艺术家的获益问题,关于买家的权益保障问题,关于行业的诚信问题等等的这些问题都会被摆到桌面上来谈,相关的法律和权益认定及监控体系也急需创立,所以市场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准备来接受新成员了呢?陆洁民认为这些需要从业者和政府一起努力来把机制完善才会使市场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