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价值报告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海外股市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信息披露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2007 年 1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特别报道
    全球经济局势变化下的中国金融改革思考
    本报成立“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走向纵深专家顾问团”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改革的时机选择
    走向纵深:迎接金融改革的“拐点”到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改革的时机选择
    2007年01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谢晓冬

      

      1997年,11月17日至19日,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决定,进一步改革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央行使其专注于货币政策、银行业监管和金融稳定职能,分离其保险监管职能、证券监管职能,初步构造中国的分业监管体系;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从四大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同年,金融危机突袭亚洲。尽管中国在这场风暴中得以独善其身,但亚洲金融业所遭受到的打击还是让中国的最高决策当层感受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要发展,金融业一定不能出问题,须强身自健。

      在随后的五年中,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成为了中国这一阶段金融改革的重点。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减负,促其向真正的商业银行转型。这其中包括:中央财政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四大国有银行资本金;将13939亿元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取消贷款规模,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2002年2月5日至7日,此前一年签署WTO协议的中国召开了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国银行业如何抓住入世谈判中争取来的5年过渡保护期大力发展,成为这次会议战略规划的整体背景。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分业监管,决议撤消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从而最终形成“一行三会”的金融业监管格局。央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执行“货币政策”。与此同时,继续深化国有银行改革的思路被明确。中央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并专门成立中央汇金公司来主导国有商业银行的重组、改制和上市。

      改革收来回报。近几年,建行、中行、工行、等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先后完成改制上市,其市值已一跃进入全球十大上市银行之列。各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风险控制水平、产品研发能力都有了质的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面貌在5年间已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城商行、农信社、股份制银行的改革被大幅度推进。有识者称,中国银行业在未来几十年内都将是全球最好的银行市场。另一方面,经由股权分置改革,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重新焕发生机,中国的保险市场也经受住了外资的冲击,几大内资保险公司开始朝国际大型保险集团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