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结束的年度工作会议上,央行将今年的货币信贷总量预期目标定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6%左右,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央行并未将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新增人民币贷款目标公布出来。专家分析,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控上逐步向国际通行做法靠拢,调控思路也更加务实。
调控思路更加务实
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学家李慧勇表示,“取消公布M1和新增贷款目标,反映了央行采取更加务实的调控思路,以及更加市场化的调控手段。也避免各方将额度视为‘配额’,一公布出来就争着用完”。
建行研究部高级副经理赵庆明表示,“年度新增贷款不宜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央行也不宜和不应控制信贷规模”。他强调,这是央行在调控上更加向国际通行做法靠拢的举措。去年在多个场合,赵庆明都强调了这一政策建议。
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梁红也指出,“我们一直坚持这个观点,央行更有效率和更有效果的调控手段,应该是市场化的,而非行政手段。”
不过根据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央行今年实际内部还是确定了M1和贷款目标,两者分别是增长16%和2.9万亿元人民币,但只是作为内部参考和掌握。
赵庆明表示,央行将信贷规模作为调控目标具有很大的控制难度,直接能够控制的是各层次的货币供应量,而信贷从货币供求的角度来看,属于货币需求。如果央行将货币供应量与信贷规模同时列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会有难度,“一是目标和工作重心错乱,两者都想用力、都想控制,结果必然导致顾此失彼,甚至两者都控制不好;二是权力越位,直接干涉商业银行的经营,要求后者增加或减少信贷投放,这给越来越多的上市银行带来行政压力。”
赵庆明还补充道,在实际运行中,信贷投放规模越来越受到其他融资手段的制约,信贷融资只是各种经济主体的多种融资手段之一,与其他融资手段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 ”的互补关系。
加息或将提前到来
对于16%的增长目标,李慧勇表示,“反映央行希望保持货币供应的稳定性,也与其它指标吻合,历史经验来看,央行一般会将M2定在GDP增幅的两倍。”
赵庆明表示,与去年的实际增幅比较,今年目标略低0.94个百分点,但考虑到此前的基数,“今年增长的绝对量还是很大的”。
对于近期的货币政策取向,李慧勇表示,加息或将提前到来。他认为,由于央行刚刚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为避免弱化政策效果,需要换一种方式。而且预计一季度的货币信贷数据将出现反弹,央行今年可能考虑‘打提前量’的调控方式,最快在春节前1月份的数据出来之前就推出加息措施。”
不过他也指出,为避免加息杀伤力太大,央行还会延续政策的区别对待,“比如去年加息时,对个人房贷采取优惠下浮,央行会考虑类似促进消费的区别政策。”
对于央行今年制定的以“紧紧围绕加强流动性管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工作重点,李慧勇和赵庆明都表示,在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和继续运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些手段外,可以考虑对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采取创新方式,切断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供给之间的直接联动关系,阻隔汇率变动可能对货币政策产生的直接影响。
“金融工作会议上也透露出来新的信号,决策层在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比如通过财政部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方式。”李慧勇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