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信息披露
  • 7:信息披露
  • 8:公司巡礼
  • 9:基金
  • 10:基金
  • 11:时事
  • 12:时事·海外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路演回放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产权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互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投资基金
  • C6:广告
  • C7:数据
  • C8:人物
  • C9:钱沿周刊
  • C10:周刊·热点
  • C11:钱沿周刊·专家
  • C12:钱沿周刊·广角
  • C13:艺术财经
  • C14:艺术财经
  • C15:艺术财经
  • C16:艺术财经
  •  
      2007 年 1 月 2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要闻
    尚福林当选2006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外汇局考虑在贸易领域自愿结售汇
    经济学家对股市是否过热看法不一
    专家预测今年GDP增幅约为10%
    推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五组数字揭示证券业四年飞跃发展
    今年重点建设多层次市场体系(上接封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五组数字揭示证券业四年飞跃发展
    2007年01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证券公司分类评审有效促进了该行业的创新和规范发展 资料图
      

      □本报记者 商文

      

      从2002年的第三届会员大会到今天的第四届会员大会,作为重要的行业自律组织,中国证券业协会在过去的4年中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除了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外,在证券公司分类评审、拓宽代办股份转让服务范围、行业注册工作的基本完成以及行业培训、考试等方面,证券业协会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较好地配合了监管部门的工作,推动了行业的自律和发展。

      近一半券商获创新或规范资格

      截至2006年底,向协会申报创新类评审和规范类评审申请材料的证券公司分别有27家和43家。协会共组织了12次创新类证券公司评审会议和11次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会议,评审通过了19家创新类证券公司和30家规范类证券公司。

      2004年,为了适应行业发展和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需要,创新类和规范类券商分类评审工作正式启动。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为了保证分类评审工作的公开、公正、透明,协会采取了许多重要的措施,并在评审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分类评审工作开展至今,已经初步实现了以评审方式筛选优质公司的目的,这些公司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伴随着分类评审工作的稳步推进,行业规范标准的设定,新的评价体系正在逐渐形成。通过建立对两类证券公司持续的动态评价方式,逐步改变过去以注册资本金规模对证券公司进行综合类、经纪类划分的模式,从而正在形成以合规经营、创新能力、资产质量、法人治理结构、内控水平、人才储备等为指标的新的评价标准。

      另一方面,分类评审制度激发证券公司自主创新热情的作用也开始日益凸现。在创新业务的推动下,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已开始多元化,经营业绩对证券市场行情的依赖程度已逐步减轻。

      55家公司亮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

      自2001年7月6日开通至今,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代办系统)已经走过了近6年的发展历程。截至2006年底,代办系统有包括9家原STAQ、NET系统的公司(下称“两网公司”)及沪深交易所36家退市公司和10家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公司在内的55家公司挂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账户开户达42万户,历年累计成交数量25亿股、成交金额59亿元。

      2001年6月,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发布为标志,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正式启动。据了解,代办股份转让服务的发展实现了两次飞跃。

      2004年2月,退市平移机制开始实行,上市公司退市后必须进入代办系统,从而实现了代办系统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功能拓展,也为代办系统迎来了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扩容。

      2006年1月,世纪瑞尔和中科软作为首批园区公司在代办系统挂牌进行报价转让,正式拉开了代办系统第二次功能拓展的序幕。以园区公司进入代办系统挂牌为契机,代办系统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一次赋予了代办系统主动选择优质公司进行挂牌转让的机会,第一次赋予了代办系统融资功能。

      伴随着这一过程,代办系统制度正渐趋完善。首先,主办券商制度日益成熟。其次,股份转让方式日益丰富。2006年1月开始,开创性地引进了意向委托和成交确认委托两种委托方式。目前,协会正在研究增加第三种委托方式,即定价委托方式,以增强报价转让系统的运行效率。第三,信息披露制度日趋完善。

      91%证券从业人员完成注册

      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国注册证券从业人员74717人,约占证券从业人员总数的91%,其中证券公司69405人、基金管理公司2890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2000人、基金托管机构420人,除基金代销机构的人员外,尚未注册的人员基本上是各证券机构从事行政事务的非专业人员,已注册人员结构基本反映了我国证券领域从业人员构成状况。

      2003年2月起,证券业全面推行从业人员执业注册制度,并授权中国证券业协会具体组织实施。为结合从业人员执业注册,协会于2005年起开始建立证券从业人员诚信档案,通过证券监管机构、证券业自律组织等多种途径,广泛收集和记录有关证券从业人员诚信情况信息,在全面、准确、客观、动态地记录证券从业人员诚信状况的基础上,对证券从业人员诚信信息进行分级管理和运用。

      截至目前,证券从业人员诚信档案记录的人数达到229人。2006年中国证券业协会接受并处理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及公安机关等单位对相关证券从业人员资格及诚信情况的查询上百人次。

      行业培训日渐完善

      2002年以来,由中国证券业协会举办的培训班有92期,培训13000多人次;由会员公司和地方协会组织的后续职业培训班有千余期,完成20课时年检后续培训课时要求的培训人数达到4万多人,占应参加后续职业培训执业人员的67%。

      据悉,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由中国证券业协会统筹管理,充分发挥会员公司和地方证券业协会作用的证券从业人员后续职业培训体系,并举办了证券公司高管人员资质水平测试。

      与此同时,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协会还组织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境内外培训课程。

      经过4年的摸索,协会的培训工作逐步从分散走向系统,从基础普及型走向素质导向型,初步建立起一个分工明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立体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

      多层次考试体系雏形初现

      从1999年至今,协会已举办资格考试14次,累计考试科次达128.8万,16.5万人通过资格考试取得证券从业资格;保荐人考试4次,1323人获通过;2006年正式推出后,当年举办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IIA)考试2次,已有24位分析师取得了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资格。

      近年来,协会在完善、改进资格考试的同时,陆续推出了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CIIA考试、香港证券专业人员内地法规考试等水平考试,已形成多层次考试体系的雏形。随着证券市场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竞争更加激烈,对行业人才储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新的要求。对此,协会将下一步工作方向确定为“以执业标准建设促进行业发展、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