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谢晓冬
2006年基金业的火爆,让作为基金资产唯一法定托管机构的商业银行受益匪浅。与此同时,为大力发展自身的中间业务,各家银行围绕基金托管也展开了明争暗战。
来自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2006年银行托管基金的只数较上年增长了40.83%,达到307只;资产规模也随基金规模同步增长,迎来8564.61亿的新高,较上年增长83%。不过,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但12家托管行的命运却各不相同。
占据托管排行榜前四席的仍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2005年相比无甚改变。其中工商银行以2683.82亿夺魁,高出第二名建设银行40%之多。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分别以1924亿、1587亿、1285亿的托管规模位居其后。与之相应,按托管基金只数计,四大银行也占据着相同的排名。各托管基金73只、55只、48只和48只,占据着全部托管只数的73%,第一集团优势明显。
“这主要是四大行获得托管资格的时间较早,在系统建设、托管经验、销售网点以及与客户的战略合作等方面比新托管行更胜一筹,具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一家股份制银行基金托管部人士表示。
从绝对增长金额来看,本来排行就靠前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在2006年新增托管资金1153.17亿和1127.29亿,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基金托管领域的王者地位。与之相比,前年排名居于中等偏下的七家银行中有3家的托管额出现缩水,其它4家平均仅增加约23亿左右,跟前四大的增长额度无法比拟。
在2006年的新发基金中,有72%都由前四大银行托管,将四强的市场占有率从2005年的79%提高到2006年的87%。这导致市场份额在各银行间分布的失衡状况进一步加剧。前四大托管行的托管资金是后四家的65倍,首位和末位的差距更达到了131倍。
很显然,在目前基金托管的争夺战中,强者恒强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
民生银行成托管业新贵
不过,上述事实并不能否认一些银行的后程发力。在新兴的托管行中,最为显眼的是民生银行。一年之内它的托管资金增长了7.5倍。此外,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也创出了翻倍的成绩。
很显然,四大国有银行在基金托管业的位置正在受到来自股份制银行的追赶。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开发基金托管业务不仅能够获得基金托管费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积累客户资源,全面开发个人理财市场。
资料显示,托管费年费率一般在0.25%左右。以此计算,2006年全年整个银行业的此项费用收益也不会超过1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以民生和兴业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银行虽然由于取得托管资格时间不长、基础较低等因素,目前还难以和实力强劲的老托管行争锋,但其蓬勃发展的个人理财业务有助于增强其市场地位。 (赵媛媛 谢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