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时事·海外
  • 7:时事·天下
  • 8:广告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海外股市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海外上市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1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时事·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时事·国内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表示:“十一五”继续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
    “兰州证券黑市”案终审结果出炉
    社科院财经蓝皮书:服务业占GDP比重不升反降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孕育“滨海速度”
    中国消费增长非常强劲 发改委驳斥需求不足论
    发改委调低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格
    我国单位GDP能耗三年来首次下降
    国际律所:赴美上市最大风险是监管合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消费增长非常强劲 发改委驳斥需求不足论
    2007年01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何鹏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韩永文昨日作客中国政府网与网民交流时,驳斥了当前市场流传的“中国需求不足”的论断,他表示,中国目前的消费增长非常强劲。

      韩永文说,最近国内外很多方面都在议论,说中国投资增长过快,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足。但经过分析,中国目前的消费增长还是非常强劲的。连续三年来,消费增长平均都在12%以上。

      “2006年消费增长预计会在13%,接近14%,所以消费增长的势头还是很猛的,消费增长速度也是不慢的。”他强调,最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消费需求总体上是呈逐渐加速态势的。

      但韩永文同时表示,中国消费领域的主要问题不是总量不足,而是结构不合理,主要问题是:第一,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比较低,消费能力比较弱;第二,居民的服务性消费占的比重比较低;第三,由于投资增长太快,相对消费率在下降;第四,影响消费进一步增长的因素,不仅有消费自身的问题,也受包括体制、机制等在内其他问题的制约。

      他说,从需求角度来看,国外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消费的增长,但是由于国外多数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不高,3%至4%,在经济增长速度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城市化建设、工业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所以没有大量的投资需求,只能靠消费增长来支撑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还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加快的时期,所以投资增长加快也是必然的。

      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在采取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主要有:第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重点提升农民和城镇低收入水平;第二,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加快养老、医疗等社会事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财政对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的支持力度,解决低收入者住房困难等问题;第三,适应一些收入水平相对比较高人群的需要,培育一些新的消费热点;第四,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城乡和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加快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扩展一些新型消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