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昨日在京表示,构筑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路径要以建设“强大的本土资本市场”为主要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导向。“对内开放”是对外开放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在出席“21世纪中国资本市场投资年会”时,祁斌表示,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体制的建立健全,可以预期资本市场至少会在以下五个方面呈现明显的发展:
首先,发行体制的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将使得我国的股票融资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这不仅将带来更多代表中国经济主体的大盘蓝筹企业上市,包括很多海外上市企业的回归,也将带来更多代表中国经济未来的层出不穷的创新型企业的上市,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其次,随着创新体制的完善,金融产品和业务将更加丰富;满足投资者不同需求的更多的金融衍生产品、结构性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将在资本市场上推陈出新,并购重组等金融业务将会大量涌现,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活力将不断增强。
第三,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将使得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进入良性轨道。公司债市场将借鉴股票发行体制改革的经验,大力推动审核机制的市场化和透明化,建立健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债券发行审核体制。
第四,市场化改革将促进有效竞争格局的逐步形成,证券经营机构将会呈现进一步发展和分化的趋势。在有效竞争格局中,那些激励机制合理、管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风险控制措施完备的机构,将能最大限度地分享资本市场发展的收益。
第五,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监管机构的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监管内容将更加科学与合理,行业组织的自律以及市场参与主体本身的内部监督将得到加强,这些都将使得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更加有效。
祁斌说,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要真正实现资本市场的业务、产品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套有效的创新机制去保证。探索并完善金融创新体制和机制,形成监管机构与市场主体定位明确、各司其职、共同推动的有效创新协调机制,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在谈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问题时,祁斌表示,构筑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路径要以建设“强大的本土资本市场”为主要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导向。在具体的路径把握上,“对内开放”是对外开放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应合理匹配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节奏及方式,深化改革,加快金融产品和业务等方面的对内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