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市行情的新关键词是“泡沫”,从机理上来说,当人人都警觉泡沫,人人都防范泡沫的时候,这个泡沫的威胁反而是不大的,这个泡沫“发酵”的进度和程度是缓慢且不足惧的。反之,只有到了大多数投资者都忽视泡沫的时候,行情的泡沫才更可怕。这是当前行情在诸多“利空”阴影下盘旋不跌的原因所在。除此外,持续天量换手、盘踞抗跌、匍匐上行的行情还说明,在储蓄大搬家和热钱云涌情况下,单凭提高几次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加上一两次息,还不足以对行情构成釜底抽薪的威慑力。
春节之前行情仍有热度
目前,行情的资金推动力已经远大于估值推动力,资金推动力主要来自于居民储蓄的大搬家和境外热钱的渗透式流入。而居民储蓄大搬家又正赶上“年终奖”的高峰期,这为新时期的股市带来了一大批丝毫不具有风险感受的新新股市投资者。不要小看这股储蓄资金的入市潮,我国目前的储蓄总额已近15万亿,而目前股市的总流通市值才不过3.25万亿,这是什么概念?储蓄资金流入1/10就足以买下近半个市场,只要流入1/100就能推高行情5%左右。按照习惯,这股储蓄资金“蚂蚁搬家”的风潮可能会持续到春节前后。而考虑到春节假期期间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热钱的流入在春节前夕可能会有阶段性的停顿。在市场资金充裕且供需不平衡的时候,除了加息等调控性措施之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供给。但是,当前由于更多的准上市公司需要以2006年的财务报表来进行发审,再加上假期因素,在春节前后的一季度还无法大规模地加大筹码供给来平抑股票的“物价”。这使得资金推动型的行情起码在春节之前将“余温犹存”。
大盘并非构筑大头部
近期,人们对行情大侃泡沫缘由之一,是行情持续产生历史性天量。按照天量之后见天价的“古训”,使得人们开始谨慎起来。与此同时,行情持续的天量不跌,又使更多的投资者迟疑起来。诚然,以静态眼光看,目前的成交量确实是天量水平。但若以动态的思维看,谁敢说目前行情的成交量一定是个天量?此外,只有了解了这个天量的成因,才能把握天量之后行情的动态。
一、2800-3000点区域的行情,以2006年公司业绩考量其市盈率是25-27倍,以2007年预估公司业绩考量是21-23倍。虽然短时间内不具有显著的估值空间,但具备了厚实的抗跌基础,抗跌滞涨的行情为市场提供了买卖两从容的氛围;二、3000点曾经是人们“理想中的目标”,当行情临近3000点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使短、中、长各类投资者产生阶段性的分歧,有分歧就有换手。而高频度、大面积换手产生的持续性天量也为规模性资金从容进出创造了条件;三、在近期基金申购潮后,当前正处于新基金的规模性建仓期,也正处于老基金年度分红的准备期。一进一减之间产生巨量换手;四、政策性降温与热钱涌动之间的对峙,使行情在3000点附近成为了敏感区位。行情的敏感性加大了投资者的换手频率。五、行情已经进入年报周期,所有的股票正在面临价值检验。行情在价值兑现、价值透支、价值挖掘之间成发散性的混沌格局。在“买的”与“卖的”作用下,行情的换手面积大幅度增加。六、随着行情因持续上涨后估值空间的逐渐压缩,市场的投资导向正在由之前的估值驱动向资产价值驱动方面转化,公司资源价值、商业价值、渠道价值、品牌价值、经营权价值、投资资产价值等正在逐渐成为新的投资主题,投资导向的迁移必然伴随着市场资金的巨额流动;七、股改为上市公司创造了利益输入的新机制;股改也为上市公司开通了利益套现的路径。今年以来,“小非与大非”的减持案例在不断地增多,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的案例也在不断地涌现。随着,行情中“小非与大非”参与的程度开始增强,行情也因此开始逐渐“大是大非”起来。
以上显示,行情持续天量的成因是因为消化3000点理想实现后的浮筹;是因为上至大机构,下至小散民的投资结构正在吐故纳新。因此,3000点附近的天量行情是中继性换手,而非真正的筑头。
中继震荡实现财富再分配
很多人担心行情在3000点附近的持续性天量中形成头部,撇开上述分析因素外,从一个简单的反推不难得到行情是否会成为头部的结论。众所皆知,在3000点附近的天量震荡中,相比普通投资者买入更积极的是之前刚发行了几千亿规模的新基金、是在岁末年初积极调整持仓结构的老基金等机构、是比国内机构“更大胆”的QFII机构。假如,行情在3000点附近的天量行情中形成了大头部,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些巨量买入的机构将会被行情非常恐怖地“活埋”。这种假设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那就说明3000点附近的天量震荡行情,哪怕后期的震荡幅度再增大一些,震荡周期再长一些,行情过程再曲折一些,都将属于更大级别牛市中的中继性震荡性质,而非行情的大头部。当然,在震荡换手中机构投资者买入的股票与普通投资者可能不一样,那就意味着各自所获取的机会及所承担的风险也不一样,震荡性的行情是最容易产生财富再分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