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海外股市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调查
  • B8:专版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2 月 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专版
    关于基金投资———从自身的理财需求出发以长期稳健的回报为目标   
    基金投资的最优策略: 选择绩优基金+买入长期持有
    浅谈基金投资风险收益认知的六个误区
    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沟通协商情况 暨修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公告
    北京空港科技园区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上市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关于基金投资———从自身的理财需求出发以长期稳健的回报为目标   
    2007年02月0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南方基金

      中国证券市场在四季度的市场加速上涨中走过了令广大投资者激动的2006年。在过去的一年里,上市公司盈利的趋势性变化、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内需消费的积累与升级、城镇化进程、制造业的发展,这些因素在流动性过剩下资产重估与股权分置改革进行的推动下,使我们一起得以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繁荣。

      在整体市场繁荣推动下,各类型的公募股票基金在2006年取得了普遍优异的投资业绩,形成了明显的财富效应。广大投资者对于股票基金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对于2007年充满了希望与期待。但需要指出的是,能够赚钱是大家高兴并乐于看到的结果,但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会赚钱,是因为运气还是因为专业知识。如果投资者无法确认是因为自身的专业了解与知识而投资成功赚钱的话,那么投资者需要清醒地承认只是因为运气。

      因此,在看到广大投资者日益认可基金投资业绩、公募基金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希望借助良好的市场东风,推动广大投资者对于基金投资能够有更为深入、确实的认识,正确认识并定位基金行业、基金管理公司与基金产品。

      一、基金行业是一个为满足投资者理财需求而形成的服务行业

      面对国内基金行业蓬勃发展,广大中小投资者往往只看到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管理着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资金,在市场上影响巨大,而没有意识到基金行业并不是一个投资行业,而是一个为满足投资者理财需求而形成的服务行业。

      对于广大百姓、一般家庭来说,在通货膨胀、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合理地规划理财,手中已有的资产就很难保证若干年后的真实价值。例如在年均2.5%的通货膨胀率下,现在拥有一百万现金资产的家庭,到25年后对应实际购买力的资产价值仅仅剩下了不到五十四万。其次,广大百姓在生活中会面临着各种开支,有些是目前的,有些是未来的。如何有计划筹措好未来可能的开支,是每一个家庭都要面临的课题。对于有些家庭,面临的也许是子女教育、海外求学,对于另一些家庭,面临的也许是搬迁购房。

      因此,一方面是为了保持现有资产的价值或增值,另一方面是应对未来的开支,这是构成一般家庭理财需求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理财需求下,针对各个家庭的不同情况,公募基金与其它理财选择如银行储蓄、房地产投资等,一起成为广大百姓的选择。

      所以,是投资者的理财需求构成了基金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基金行业本身的专业投资与管理能力,只有在满足投资者理财需求、得到投资者选择的情况下,才有了得以发挥的空间。

      二、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的理财需求来选择投资基金产品

      广大中小投资者更热衷于阅读关于各类明星基金、明星人员、明星个股的报道,并据此来决定资产的配置与基金投资品种的选择。但是,投资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购买某个或某类基金产品,是由自身的理财需求所决定的。

      对于广大基金投资者,并不存在“明星基金”或“明星基金理念”,而只有符合自身理财需求的“合适基金”或“基金产品理念”。基金产品能够赚钱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基金产品是否符合某一投资者的理财需求、风险偏好,按投资者的意愿与选择在赚钱。所谓基金产品,无非是对具有不同收益风险特征的投资工具进行合理的组合,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某些基金产品即使阶段性收益或者预期收益可观,但是如果超出了投资者的风险容忍程度或者不符合投资者的理财需求,那么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投资工具。

      如果简单地从迎合市场趋势或市场热点而不是从投资者理财需求的角度出发来推出或投资基金产品,无论对于基金投资者或者基金公司,长期来说都是损害巨大的。国内外基金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都表明,基金产品绝不能够由销售主导,“能够卖掉什么,就生产什么”或者“制造市场能销售的产品”。以美国为例,在50年代,仅有10%的基金在年代末消失,到了90年代,有50%的基金在年代末消失,而2000年到2002年间,有超过900个基金消失。

      三、投资者需要正确认识并理性预期股票市场的未来收益

      股票基金在2006年取得了普遍优异的投资业绩,广大投资者对于2007年充满了希望与期待。但是在获得丰厚收益的同时,投资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历史从来不代表未来。上市公司盈利的趋势性变化、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内需消费的积累与升级、城镇化进程、制造业的发展,这些因素在流动性过剩下资产重估与股权分置改革进行的推动下,造就了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的繁荣。这些利好因素对于上市公司价值与股票市场未来收益的推动仍然存在。但是类似股权分置改革(例如送股等)对于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释放、对于股价上涨幅度的放大,是仅发生于2006年而不会再重复的一次性事件。

      不仅是未来的阶段性收益,即使是股票市场的长期潜在投资收益,广大中小投资者也需要有一个清醒深入的认识。投资者在各类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关于股票市场10-15%长期收益的结论。但是如果据此简单认为投资股票市场或投资基金就一定能获取10-15%的收益,则是南辕北辙。以美国1926至2005年的80年为例,股票市场的年均回报约为10.5%,但是股票市场的高回报往往来自某些集中上涨的时段里,根据相关统计,在这80年间,股票市场回报位于年均回报正负200个基点区间(即介于8.5-12.5%之间)里的只有6年。并且,股票市场的熊市从开始下跌到完全反转的周期一定是相当漫长,这不仅是发达国家市场的历史规律,在新兴市场更为明显。中国证券市场前几年所经历的持续低迷及给市场造成的投资损失,是广大投资者需要铭记与反思的。

      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由于缺乏对股票市场的专业深入研究,要想真正实现股票市场10-15%长期年均收益、尤其是全面收获股票市场集中上涨的高回报阶段,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自身的理财需求出发,以长期稳健的回报为目标,长期投资并持有符合自身理财需求的基金产品。事实也证明,真正全面收获了2006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繁荣与投资收益的投资者,是持有各类基金产品达到两三年甚至更长期限的基金投资者。,如果只凭一股投资热情,而缺乏对自身的经济状况、理财需求、风险偏好等的清醒认识,那么投资者投资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对于缺乏专业能力与精力的广大中小投资者,应该需要记住专业投资者也在反复提醒自己的关于股票投资的两句格言:一、预测市场是困难的;二、投资最大的成功是不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