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海外股市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调查
  • B8:专版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2 月 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3版:上市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3版:上市公司
    安信信托大股东获股改补偿
    康佳精品阵营征战旺季市场
    广药合资掀起医药商业“冲击波”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提示性公告(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广药合资掀起医药商业“冲击波”
    2007年02月0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外资进入医药流通领域,对国内公司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资料图
      □本报记者 田露                        

      广州药业近日宣布的子公司获海外知名医药集团增资之事,被许多专业人士看作是一件有意义的大事。他们指出,在此之前,还没有大型的国际知名企业对国内医药流通领域产生过兴趣。这一事件,意味着医改背景下医药商业公司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国内公司规模远逊海外同行

      广州药业于2007年1月30日披露,日前,欧洲联合博姿有限公司属下联合美华有限公司与相关方签订了合同,受让广州药业控股子公司广州医药有限公司9.91%的股权,随后,联合美华将单方增资,与广州药业达到同样的持股比例,各自持股50%,并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双方有意将合资公司发展为全国性的医药批发企业。

      此前,广州医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西药、医疗器械销售等,2005年其销售收入为64.4亿元,净利润为4774.2万元。据了解,该公司的销售规模在华南地区排名第一,但实际上,它占到的广州市药品销售总额的比重也不是很高,这种情况正反映了我国医药商业公司相当分散、集中度低的现状。

      与之相比,海外的医药流通领域的集中度要高得多,往往是一些大的企业集团拥有主导地位。这次携手广州药业进行合作的联合博姿在医药产品、保健品及其服务领域就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批发商和零售商,为全球15个国家提供产品和服务。

      医药商业日益受到重视

      因为集中度低,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盈利水平低下,医药商业领域以前并不受到投资商的“青睐”。但近年来,这种形势仿佛在起变化。这从国药股份、南京医药等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也可以感觉得到。

      其中原因,一方面是行业集中度不高的现状使投资者看到了这个领域存在着并购整合的前景,另一方面医疗体制改革推进的大背景也使医药商业的地位日益突出。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医改涉及到医药行业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而若“以药养医”的局面有所改变,则医药商业公司有望切得最大蛋糕。目前在北京的部分地区,社区的医疗系统已开始指定一两家特定医药销售公司进行药物供应,这意味着以往散而乱的供应局面将发生改变,一些医药商业公司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某种意义上,这是特定发展趋势的“星星之火”。

      全行业面临战略性机遇

      作为欧洲大型医药批发及零售集团,联合博姿方面携强大的管理经验与物流配送体系而来,其与广州药业共同打造的广州医药公司,会不会给行业内的其他公司造成重大压力呢?研究员们并不这样认为。

      一些资深的医药行业研究员指出,外资对于国内医药流通领域“涉水不深”,缺少销售网络,同时商业贿赂也使这一行业发展较为混乱。因此,外资进入虽说正确地把握了战略方向,但短期内,他们并没有特别大的竞争优势。何况,国内数家医药商业公司均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如国药股份在麻醉药销售领域的垄断地位,南京医药的产业链整合,上海医药的委托加工等等。

      不过,上海证券的行业研究员彭蕴亮表示,外资的到来将在方方面面给国内公司一些经验和借鉴,也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所以,这对全行业来说,有挑战,更多的还是机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一些地位突出的医药商业公司正在尝试打通产业链,或是积极参与社区医疗改革等,但研究员们认为,短期之内,要提升盈利水平还是较难的。首先传统的医药销售业务本来就非常薄利,其次现在的这些举措也都是物流体系改造和设备投入阶段。所以,医药商业公司的业绩提升还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内不要期待过多。

      部分医药商业上市公司2006年三季度业绩情况

    代码     名称        每股收益         主营业务收入             净利润

                         [元]             [万元]                 [万元]

    600849    上海医药    0.15             854266.83                7079.81

    600713    南京医药    0.05             506982.93                1203.09

    600511    国药股份    0.51             211534.65                6781.03

    000028    一致药业    0.23             400839.06                6577.19

      数据来源:Wind资讯

      ■记者观察

      外资进入医药流通领域值得关注

      □本报记者 田露                

      近年来医药商业领域的确受到较多关注,行业内的公司以及相关投资者大多期待着通过并购整合、政府扶持、大股东资产注入等方式能够形成几个医药领域内的“国美”、“苏宁”,没想到突然传来消息,外资的大企业集团也要进到这盘尚没有清晰眉目的棋局中来。这的确是叫人相当意外的。

      意外之余,这也给行业内的公司和观察人士提了一个醒:外资开始有了新的动向。

      外资药企不缺产品,他们的研发力量强大,底子雄厚,专利众多。相比之下,我国药企的产品相当部分都是仿制药,缺少核心的技术,这也是近期发改委在进行又一次大规模药价调整时,继续对专利、原研药采取单独定价的原因。因此,当外资医药公司走进国门时,人们一直是盯着他们的产品的,并以为国内医药流通领域吸引不了外资的兴趣。

      上海证券的行业研究员彭蕴亮指出,联合博姿及美华医药这一次与广州药业的合资事项,给出了一个信号,即外资从单纯的产品优势,正在变成进一步通过整合渠道来获得竞争优势。在他们首尝“头啖汤”之后,可能会有更多海外医药公司加快相关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