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零点机构的调查显示,2006年房地产市场明显的特点就是观望和创新。
调控政策的实施,带来最明显的市场效应就是观望,无论是消费者、开发商,还是地方政府,都有不同程度的观望。最先受到冲击的是开发商。准备拿地的、拿到地准备规划设计的都在观望,等待政策的进一步明朗。因为政策的实施,对开发商的成本核算、开发策略、设计规划、营销定位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另外,开发商对政策的担心,导致开发商拿地变得更加谨慎。
据统计,2006年住房消费量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个非常的时刻,消费者也处于观望的状态。一方面,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决心和力度,以及2008奥运举办后的“奥后效应”的影响,消费者希望未来房价涨幅会趋缓,甚至会下滑,尤其是在奥运会举办以后。一些专家也认为,根据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发展规律来看,如香港,日本等,未来房价的下跌是必然的。但另一方面,市场的表现却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房子价格仍旧快速增长。而且由于市区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土地供应日趋紧张,市场依然求大于供,担心价格仍会节节攀升———购房者目前处在两难的境地,碰到专业人士就会问:房子的价格会涨,还是会降?
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后,显示了极大的决心和信心,但到地方政府的具体执行措施的落实方面,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观望,等待政策进一步的细化,或者等待其他省市有了实践再作打算。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导致的另一个结果就是促进了开发商的创新。尽管一些开发商还在怀疑宏观调控的可操作性和未来的贯彻力度,但不可否认,从长期来看,未来的开发环境会越来越苛刻的,黄金地段日益稀少,地价不断提高,国家对价格的控制也会施加影响,而消费者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开发商逐渐放弃以前高利润情况下的粗放式经营,实行精细化管理,对创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户型设计创新、社区管理创新、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以及营销理念的创新纷纷涌现。
可以说,2006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平静的一年,2007年注定也是如此。这些调控政策到底如何实现?具体落实?效果如何?房价走势如何?住宅市场化与住房保障性如何配合?……2007年,将会初见分晓,引导中国的地产投资从十字路口做出抉择,迈入新一个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