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路向“M50”蜕变
2007年02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家和
2000年的上海双年展期间,艾未未、冯博一在这里的大仓库里组织了针对双年展的“外围展”《不合作运动》,引起了外界的强烈关注。不久,香格纳画廊及其签约的画家如周铁海、丁乙等人的入驻,更使这个艺术家工作室集聚的院落,逐渐成为上海当代艺术的桥头堡。
随着莫干山路的出名,这里不仅聚集了一些活跃的画廊比如比翼艺术中心等,各类从事建筑、装潢、服装、家具设计的设计公司也纷纷入驻,甚至一些时尚的服饰店、艺术书店、音乐商店也相继冒了出来,成了一个时尚地带。2005年,莫干山路正式定位成“M50创意园区”。
在“创意产业”成为“风尚”的今天,各地政府对那些艺术家集聚的地区的重视,使之面临强大的产业化压力。北京的宋庄、798等地都相继传来了许多新闻,莫干山路也不能置身事外。金伟东向记者坦言,面对提升“创意园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种种压力,他反对简单地提升租金,因为这样的提高效益的做法空间十分有限。他说:“我们现在考虑的,不是如何把这个地方的短期收益最大化,而是怎么维护和发扬莫干山路这个品牌,把这个品牌的延伸功能做好。”因此,他们在去年委托专业设计公司作了系统的品牌设计,把“M50” 定型为品牌标识。他们去年还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对莫干山路作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认定。他认为这提示了品牌经营的方向,他们正在酝酿开发“M50”的旅游产品的计划。
关于“调整租金”的问题,金伟东介绍,他们的意图是让这个创意园区“流动起来”。要让艺术家有进有出,在原合同到期时他们会对一些艺术家提出提高租金的要求。他解释,莫干山路因为历史的原因以及承租方的性质的不同,租金落差很大,但他们今后还会对艺术家的工作室采用比较低的租金标准。他们希望借助租金的调整,有利于塑造“M50”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