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海外
  • 6:公司巡礼
  • 7:时事·天下
  • 8:路演回放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海外股市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专版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2 月 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时事·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时事·天下
    立足平等互惠 中国在非经合区力推“民生”产业
    借国内首例换股要约收购、东方电气集团实现整体上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立足平等互惠 中国在非经合区力推“民生”产业
    2007年02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谦比希铜矿是中国在赞比亚最大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 资料图
      中国在非洲建立的第一个经济贸易合作区———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4日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宣告成立。该合作区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的具体体现之一。据悉,加入该合作区的中国企业以民生类产业为主。到2010年建成后,该合作区将引进中外企业60家,投资8亿美元,提供就业岗位6000个。 届时,中国纺织业等其它民生类产业将带动赞比亚经济共同发展。

      □本报记者 李雁争

      资金支持

      经合区将获2~3亿

      正在赞比亚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共同为该区揭牌。胡锦涛说,长期以来,中国本着真诚友好、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同非洲国家开展各领域合作,为中非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赞中经贸合作区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当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今后3年将在非洲国家建立3到5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就是规划中的第一家。到2010年,该区建成后,将引进中外企业60家,投资8亿美元,提供就业岗位6000个。

      据商务部关系合作司人士透露,凡列入我国政府规划的经济贸易合作区。每个区可获2~3亿人民币支持,中长期贷款最多可达20亿人民币,但投资环境评估及产业发展项目,须由商务部聘请专家逐个严格评审。

      合作企业

      中国将以制造业为主

      近年来,随着投资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形形色色的经济贸易合作区,基本形式是企业推动、企业实施,换句话说,这条路首先是民营企业先走出来的。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大体分为五类,分别是基于家电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如海尔-鲁巴经济贸易合作区;基于木材、纺织产业为主的合作区,如康吉经济贸易合作区;基于区域市场贸易的合作区,如柬埔寨太湖国际经济合作区;基于矿产资源的工业园区,中国有色的境外工业园区;基于边境综合贸易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如俄罗斯赤塔州后贝加尔斯克杜埃特经济贸易合作区。

      商务部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将采取各类措施使贸易区更好的发挥规模效应。除资金支持外,商务部的鼓励措施还包括,简化审批手续、加强信息服务;继续与非洲国家商签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与非洲国家共同营造良好的投资合作环境,保护双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等。

      据透露,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属于第二类,加入合作区的中国企业将以制造业为主。

      投资领域

      扩大投资加强“民生”

      胡锦涛在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致词说,中非经贸合作是平等互惠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是扩大内需。中国政府不鼓励中国企业通过单纯的出口数量增长挤占别国市场。中国政府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尤其是加强对关系非洲民生领域的投资。

      据了解,纺织业系中国的优势“民生”产业。2005年,中国纺织业直接就业人数近2000万,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也举足轻重。

      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5日也表示,为提高非洲国家纺织业的技术水平,缓解纺织品一体化给我们带来的压力,中国加强了与非洲国家在纺织人员和管理培训方面的合作,以增强非洲纺织业的自主发展能力,提高他们产品的竞争力。此外,鼓励中国纺织企业到非洲投资设厂,以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双方纺织业的共同繁荣。

      ■新闻资料

      铜矿之国—赞比亚

      赞比亚共和国位于非洲中南部,是内陆国家,面积75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属于高原地区。赞比亚矿藏丰富,以铜为主,铜蕴藏量达9亿多吨,是世界第四大产铜国,被誉为“铜矿之国”。

      赞比亚自然资源丰富,除铜外,还有钴、铅、镉、镍、铁、金、银、锌、锡、铀、绿宝石、水晶、钒、石墨、云母等矿物。其中,钴作为铜的伴生矿物,储量约35万吨,居世界第二。赞比亚境内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水力发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99%。全国森林覆盖率为45%。

      采矿业、农业和旅游业是赞比亚经济的三大支柱。采矿业主体是铜矿和钴矿的开采以及铜、钴的冶炼。铜在赞比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国家外汇收入的80%都来自铜出口。农业产值约占赞比亚国内生产总值的15.3%,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一半。

      中国与赞比亚于1964年10月29日建交,此后,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对赞部分出口中国产品给予免关税待遇。2005年,中赞贸易总额超过3亿美元,同比增长35.1%。(据新华社电)

      ■新闻观察

      打造境外经合区

      有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本报记者 李雁争

      

      以境外合作区的方式探索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生存和发展之路,民营企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开始推动,至今已有近10年的发展历史。可见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近年来商务部不断加大投入,改变境外合作区现有的发展模式,此举是否合适呢?对此,有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储备增加促使产业转移

      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世国介绍说,由民营企业开始推动境外合作区发展的近10年里,标志性项目是2000年3月海尔美国工业园的设立。最初境外合作区的作用和地位仅仅是概念性的,市场定位不清晰,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

      后来,由于中国面临的贸易环境、贸易冲突日益严重,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国有企业也开始探索建立境外园区。2004年6月,天津美国商贸工业园在美国南卡州设立,这是天津市保税区投资公司负责实施的项目。

      这种企业倡导的模式本来可以继续发展下去,但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体现在投资能力上。入世5年来,中国的外贸出口激增,外汇储备在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且增长依然在继续。

      外汇储备太多,有喜亦有忧,其中忧的是一系列问题暴露了出来。如管理成本太高,投资风险太大等。而使用外汇的最佳方法是向外投资,配合“走出去”战略,既可解决资金出路,又可获得稳定的回报,还能帮助当事国发展经济,达到“安邻、睦邻、富邻”的外交目的。

      产业转移有利避开冲突

      除了合理使用外汇的作用外,商务部助推企业主要是为了转移国内过剩产能以及避开日趋严重的国际贸易壁垒。

      据商务部2005年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国内600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446种,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54种,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国际贸易的学者李浩林表示,“在五金、纺织、家电以及很多轻工产品行业中,国内已出现大量过剩产能。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面临饱和的情况下,将部分产能往海外进行转移是有必要的。”这些行业的盲目发展也使我国的资源状况更加恶化。

      此外,绕开国际贸易壁垒也是中国政府力推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一个重点因素。截至5月底,就有18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贸易反倾销调查32起,涉及金额4.8亿美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柴海涛表示,中国已连续十年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区,推动鞋类、轻纺、家电等具有比较优势、但同时容易遭遇贸易摩擦的产能转移,能够比较有效避开国际贸易壁垒。

      政府参与具有三大优势

      为了消化外汇、转移产能,商务部将采取积极措施增加境外贸易区的成功率,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其职能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政府对境外布局提供宏观指导。在设立境外合作区时,既能突出企业是园区建设的主体,又能保持政府给予其在设立境外园区立项上必要的指导,可以避免企业一哄而上,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可以促进合作区延长产业链。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已不同于当年的日本企业,也不同于当年的欧美企业。多数中国企业是在国内市场充分开放和充分竞争的形势下走出去的,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而当年日韩企业走出去时,因其国内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所以背靠国内市场,谋求海外市场布局的形势比较有利。因此,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最大风险是单兵作战,各自为战,缺乏产业集群和产业体系的支持,因此很容易失败。而在境外设立合作经贸开发区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让中资形成海外产业链优势,增加竞争优势。

      第三,争取东道国政府的支持。因为投资境外开发区属于长线项目,对企业而言,获得我国政府和东道国政府的双重支持十分重要。例如,有些非洲国家的移民政策比较严,中国人办理工作签证时间长、审批严。专家认为,政府间的协商就可以改善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