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海外
  • 6:公司巡礼
  • 7:时事·天下
  • 8:路演回放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海外股市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专版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2 月 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钱往哪里去已是世界难题
    警惕规范涨价反成涨价借口
    资本市场变化挑战政府调控能力
    对医疗机构 应该实行免税
    建设部问责地方领导可行性有多大
    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不容忽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不容忽视
    2007年02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葛兆强 刘勇

      

      进入2007年,大部分机构对本年度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运行状况表示乐观,认为继续维持“双降”的可能性很大。我们也认为,账面“双降”是能够实现的,但不排除背后仍存在巨大不良资产剥离的支撑。从不良贷款运行结构、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宏观金融调控力度、工业企业经营效益以及商业银行自身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面临的反弹压力仍然不小,需要我们引起高度关注。

      在不良资产剥离和注资方面,预计今年动作最大的将是中国农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和光大银行。这三家银行,恰恰是国内银行业中资产质量问题最为突出的银行,2005年末不良率分别达26.17%、18.23%和9.23%,而剥备覆盖率同时又为业内最低,分别是4.87%、13.7%和38.52%。2006年5月底,中国农业银行提出了“整体改制,择机上市”的思路,并表示希望2007年上市。按照通行标准,银行上市要达到最低的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8%,不良贷款率降在8%以下。显然,该行要在今年实现整体上市就必须对其基础性条件实施恶补。2005年底农行不良贷款高达7404亿元,据此测算,要达到上市标准至少要消除5100亿元的不良贷款,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除了国家财政支持,恐怕难以找到第二条解决的途径。

      在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受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略微放缓、国内过热行业投资增长有所回落、贸易顺差增长逐步小幅下降(但贸易顺差规模仍将继续扩大)等因素影响,我们预测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也将出现小幅回调。从以往经验判断,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商业银行往往存在贷款规模扩张冲动,中长期贷款比例和规模都会发生显著提升。近3年的实际情况更是如此。一些银行出于竞争和攀比需要,容易放宽放款条件,隐匿、积压了较大的信贷风险。在加速扩大信贷规模基数的操作手段下,有的银行(更多表现在一些分行等基层行)不良贷款率改善得比较漂亮,但却难以掩盖不良贷款余额较快增长的现实。当经济增长逐步进入调整期,这层美丽的“面纱”也将缓缓揭开。

      尽管众多机构预测今年经济增长将小幅放缓,但政府面临的调控压力却不会因此减弱多少,当下摆在面前较突出的问题就有两个:其一,流动性过剩问题已有银行体系逐步向外蔓延,甚至影响到直接融资市场(如股市)的稳定;其二,11家产能过剩行业(含潜在过剩行业)投资反弹的隐忧仍然存在,而类似房地产行业在几经调控后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前,我们曾公开预测央行将继续收紧银根,年初央行宣布1月1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9.5%,这是自去年7月、8月、11月以来的第四次上调准备金率,也是有史以来央行使用这一调控工具最紧密的一次。可以继续预测,如果后期效果不及目标,央行仍将保留继续实施组合调控的决心。

      在这种调控压力下,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容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今年尤其是上半年,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约束,信贷规模增长变得相对温和,而前期积压的信贷质量问题开始暴露,可能引发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二是今年部分行业的工业企业(尤其是重点调控的过热行业)在产能调控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压力之下,很可能遭遇现金流瓶颈,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将明显增加。

      房地产开发贷款快速增长与房地产调控继续强化之间的较量,将使2007年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质量面临新的考验。个人住房贷款一直被各商业银行视为低风险、高收益的“黄金”业务,但事实上,风险信号在局部地区已经显现,如2006年第三季度,上海中资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8亿元,不良率增加0.28个百分点。对此,央行上海总部出具的《上海金融稳定报告》特别提示,“需要关注因抵押物贬值而产生的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制定应对预案,避免引发系统性风险。”我们预计,今年这一趋势在某些房地产过热地区将继续演绎,商业银行因此面临的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也将随之增大。

      当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流动性过剩依然存在、过剩行业调控继续强化、部分工业企业效益下降及同业业务竞争加剧等外部因素难以抗力时,商业银行要实现资产质量的改善就不得不指望自身内控制度有上佳的表现。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资产质量管理能力的确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同时,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也在同步增加,各商业银行已经融入了一个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国内银行在信用评级、风险预警、贷款定价、信贷组合、信贷资产证券化等风险防控技术上与国外先进银行仍有较大的差距。在与不良资产的持续对抗中,国内商业银行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作者分别为招商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