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表示,全国目前只有宁夏真正把适应气候变化列入“十一五”规划
□本报记者 何鹏
最近一段时间,暖冬频频来袭,北京冬天的气温居然达到了12度,而杭州西湖边甚至连续三天20度以上。人们不禁要问,这天到底怎么了?
中国气象局局长、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昨天说:“今年看起来冬天确实比较暖,北京的最低温度,白天都在零度以上,最近达到了零上九度、十度,显然这和全球变暖有一定的关联。”
秦大河表示,最近50年全球平均温度逐渐升高,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温1.1℃到6.4℃,他呼吁政府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增加投资。
气温升高挑战各行各业
秦大河当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说,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未来100年内全球气候升温的范围可能是1.1度到6.4度。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林而达教授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中国目前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情况来测算,本世纪末全国平均温度可能升高2.4度。
气候变化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我国商业业务。申银万国分析师赵金厚表示,长期来看,气候变暖会对农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果一旦再发生自然灾害,就会对农业生产以及相关的产业物带来毁灭性打击。
国信证券分析师陈爱华说,从基本面上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石化行业需求,目前国际油价下降主要就是因为美国对亚洲、欧洲等北半球地区石油的需求在下降。
短期市场不会波动
客观来讲,气候变暖对多数行业来讲,带来的挑战还是长期战略性的,短期内对价格的影响不会很大。
国信证券分析师陈爱华说,以石化行业为例,虽然暖冬造成冬季原油需求减少,但是夏季的时候,反过来又会刺激需求。而且,价格的变动不仅受需求影响,还受到供给影响,如果主要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冬季根据市场变化减少产量,降低供给,那么全球油价仍会维持基本平衡。
林而达教授也表示,短期来看,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有利有弊,因为目前气温升高的幅度不是很大,有些地方及时调整品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量。
创新型企业面临商机
专家普遍表示,全球气候变暖是挑战,但也对创新型的行业和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陈爱华说,对于石化行业来说,从长期来看,发展替代新材料和技术流程是大势所趋。仅仅是甲醇汽油,就会涉及到相关发动机、机器设备等诸多环节的研发,及早抓住这个机遇,就会为今后发展攒足资本。
林而达说,牛羊排放的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它们对于气侯变暖贡献估计大于在3%到5%,这至少就可以催生两个行业,一是改进饲料,让牛羊少排放甲烷,二就是发展沼气产业,充分利用牛羊粪便。
“事实上,气候变化同样会给相应的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机会。”他强调。
呼吁政府“更有所为”
“据我所知,目前全国真正把适应气候变化列入‘十一五’规划的只有宁夏一个省。”林而达说,现在有些政府部门还认为长期气候变化现在还是摸不准的,所以行动很不到位,事实上,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挑战,需要政府部门提高认识,长远打算。
秦大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如果可以向国家提出建议,他首先要提的便是,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当中,在中长期的规划当中,以及在我们气象科技发展规划当中,应当适当地加强气候变化研究的投入。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国因气候导致的灾害损失达2000至3000亿人民币。
中国农业需要考虑气候变化
□本报记者 何鹏
对于拥有庞大农业人口的中国来讲,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林而达教授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使农作物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二是“暖冬”致使很多农作物在初春时节提前发育,抗寒能力下降,河南、山东等地已经发生农作物冻害;三是造成很多南方的病虫开始在北方分布;四是造成旱灾、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通过对未来的模拟模型研究,如果不能采取很好的适应措施,到2030年,我国农业将减产5%到10%。换句话说,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除了要增产1亿吨粮食满足新增的2亿人口的需要,还需要多生产3000万到5000万吨粮食来抵消升温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升温对我国林业也带来威胁。一方面,升温使得森林火灾发生率提高,另一方面,造成病虫害增加,有些不适应环境的树种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
林而达表示,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应该积极引进和培育新的品种。
林而达提醒,气候的变化是波动性的,引进品种要认真分析地区间的特征和适应性,因此调整种植品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科技推广人员的支持,但在这方面我国有些工作做的还不是很到位,有的北方地区引进南方的水果造成冻坏,上演了现代版的“南橘北桎”。
■相关新闻
气温增加持续千年将造成海平面升高约7米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9摄氏度到4.6摄氏度,这一趋势如果持续千年,将造成全球海平面升高约7米。
秦大河说,自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1年发表第三次评估报告以来,基于大量更新、更全面数据和对数据的分析,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1750年以来,气候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总体呈增暖趋势。1850年以来的仪器观测结果在全球平均气温、大范围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方面支持了这一观点。
秦大河说,现有研究模式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将带来高温、热浪、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的增加。1.9摄氏度到4.6摄氏度的全球平均增暖如果持续千年,会最终导致格陵兰冰盖的完全消融,进而造成海平面升高约7米。
秦大河说,大部分观测到的近50年来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很可能是人为温室气体的增加造成的。(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