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变,优势企业成长方式在变。“我们在产业领域辛辛苦苦打工,别人在金融领域轻轻松松洗牌”的国际分工传统模式也需要变。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加工中心,但严重受制于资源短缺。主要资源产品如原油、铜、铝、铁矿石等对外依存度基本在40%以上,铜对外依存度更高达80%以上,“中国因素”不断被用于抬高进口价格。2003年我国出口玉米1640万吨创历史纪录,但价格仅为每吨120美元左右,而且政府还要补贴每吨30美元左右。缺位价格话语权直接导致中国微观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企业亏损还将经营风险转移到银行,潜在生成输入型金融危机。
对比我国有无期货的产业,其竞争力大不相同。如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自从引入期货之后,整个产业竞争力和风险管理能力都不断增强,而石油产业竞争力却较差,不得不把部分市场风险转嫁给老百姓。我国三大石油垄断企业只是在国内才说了算,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定价和话语权。其中重要原因是中国没有石油期货。
世界主要期货品种400多种,中国现仅13种,凸显出中国企业手中“武器”严重短缺。
严酷的现实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期货的重要意义,如广东南海市170多家铝厂,除百余家被淘汰以外,剩下的70多家无一例外全部进行了套期保值。在广大农村,“公司+农户、期货+订单”的模式使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农产品企业获益。甚至连一些城市的废品收购大军,也懂得随时查询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货行情,指导废旧金属的收售。
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更新观念,努力学习世界500强,充分认识和把握以期货为核心的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掌握利用现代期货武器主动对冲风险。
看看国外的例子:1848年,82名美国商人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 标志现代商品期货诞生;1972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外汇期货交易,标志金融期货问世。期货因其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特殊功能,迅速风靡全球,在现代国际金融体系中呼风唤雨。
根据世界掉期与衍生品协会统计,世界五百强企业中92%正有效采用期货工具管理和对冲风险。其中分别有92%、85%、25%、12%的公司利用金融衍生品控制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价风险。
美国前财长劳伦斯 · 萨默斯强调:“美国经济过去十年成功发展,期货业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作为广义资本市场的核心,金融衍生品市场在促进价格有效发现和分散风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全球金融衍生品交易增长速度2004年是30%,2005年是22%。其速度远远超过世界经济GDP的增长。2005年中国GDP占世界的份额为5%,而同期世界金融衍生品交易额达1408万亿美元,中国仅占其千分之一点三,远低于占世界GDP的份额。期货市场,大有可为。当然,在风险对冲过程中,套期保值、套利盈利辩证统一、相互转化,无法将其截然分开。
我们相信,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企业作为中流砥柱,将推动形成商品期货、黄金期货、股指期货、利率期货、外汇期货五大市场组成的国内期货市场体系,使中国从世界生产大国、世界贸易大国和世界消费大国发展成为控有市场经济资源、具有市场定价能力、拥有市场主导地位的世界性期货大国、金融大国。